Re: 热钱隐现!商河大蒜行情连创新高 当地包子铺没蒜吃
所属分类:柴米油盐酱醋茶
    火爆的行情看似已让白桥镇上最大的大蒜专业市场沦为摆设。11月10日,在西董村大蒜专业市场上,70多岁的董发臣正在看护着院里的千余斤玉米,他说这个专业市场承担的就是一个中转作用,收上来,再往外发。但行情的火爆已容不得经销商们再走这中间环节,他们把收货的大货车全都开到了地头上,直接收,直接入库,一辈子也没见过这种行市。可相对照的是2007年,当时的蒜价一度跌至每斤5分钱,没有收的,都直接扔沟里去了。
  曾经的蒜贱伤农也波及过张秀华他们。2007年正是他建冷库囤蒜的第一年,7毛收的,5分钱卖出去,赔了得有七八十万。所以,张秀华也吸取了教训,此后的冷库经营他都以代租为主,他们(经销商)存剩下的地方,我再存,保险。吕玉刚也是见好就收,虽然大蒜头仍在一天涨一毛,但他也不想再等了,他打算到年底前把剩下的存货都出净。
  有赔有赚,张秀华他们还算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据多方信源证实,关王庙村曾经的50多家囤蒜和蒜片加工作坊至今没翻身,同样是2007年前后,他们向银行贷款总计3000多万元,结果在那场蒜你贱风暴后赔得不可收拾,关王庙村也因此成为了富得流油的白桥镇上为数不多的贫困村。直接都打倒了。李孝金庆幸当年没头脑发热,安守于他的10亩蒜地。来自白桥镇官方的说法也证实,目前在关王庙村路北侧修建的冷库正是针对8个贫困村的扶贫项目。
  话语权之争
  关王庙村曾经的蒜片厂如今都已关门,附近侯维思村和河南张村的小厂子也是一样。白桥镇政府方面也早已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风险所在。一是有污染,二是产业链薄弱,没有话语权。11月9日,白桥镇政府党政办主任董丰超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4月,在第一届中国·商河(白桥)大蒜产业论坛召开之时,商河县白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爱国即表示,白桥镇将重点招商大蒜储存冷库群和大蒜深加工产业园两大项目,以求将大蒜产业的链条延伸。
  11月10日,在位于原岳桥乡小学的驻地上,一处冷库群修建已然形成框架,由济南顺盈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设计年储存蒜薹5000吨、大蒜1万吨的15个恒温冷库,建成后将解决全镇1/10的囤蒜需求。另外,在张秀华冷库西侧和北侧的另一规划冷库群,如今也已走到了变更土地性质阶段,计划再建设标准化冷库35个,建成后冷库数量可达42个,可储存蒜薹1.1万吨、大蒜3.2万吨。白桥镇对外的公开宣传显示。
  大蒜深加工产业园的规划选址是在指挥李村以东、侯维思村以南,将设计建设标准污水处理站一处,园区容纳大蒜深加工企业20多家。11月10日记者探访时,这片规划地块尚没动工迹象。白桥镇官方表示,目前尚在规划招商阶段,能确定的是,上述大蒜储存冷库群将在明年5月蒜薹集中上市前建成。
  时下,在白桥镇周边,已有不少大蒜深加工企业环聚,济南天庆食品公司就是其一。老板孙天庆从2002年开始与大蒜打交道,2007年蒜贱伤农大蒜被倒进沟里时,就触发了他想做大蒜深加工的想法,做成蒜干出口,保质期至少两年。2010年,他与白桥镇4个村共计159户蒜农签订购销合同,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此举在蒜贱之时能多方受益,但在今年行市下他则吃了亏,因为他从来不囤蒜,随着蒜价的不断上涨只得不断赔钱。今年10月,孙天庆刚发了18吨干蒜片到美国,按照7月签订的合同,价格为4000美元/吨,但后来国内大蒜价格攀升,他的成本价变成5000美元/吨,相当于一吨赔1000美元,总共1.8万美元。
  河南张村曾经的蒜片加工厂老板张守华(化名)死活都不愿再重操旧业,如今他改做了蒜经纪,每斤5分钱提成的旱涝保收,让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张秀华也说,代收一车近5000元的提成能让蒜经纪们稳赚不赔,这相比较于干蒜片厂的高投入和高风险来说,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加入到这个产业链中。唯一有话语权的只有行情。自上世纪80年代大规模种蒜开始,白桥镇人经历了30多年的蒜市起伏,自然有了一套自我规避风险的总结。除了蒜经纪外,稳赚不赔的还有冷库代租。以张秀华为例,他们将冷库租给经销商,以长短期收取或每斤两三毛或更高的租金,另外他们也可给经销商提供收货资金,待大蒜出库时一并扣除本息。但因冷库建设的高成本,目前这种盈利方式只是少数人的营生。
  11月10日,东董村董孟勇的3个洞冷库刚搭起了框架,他说一个库的成本已近40万元。而采访当天,张秀华则又去莱芜进设备了,他最早采用液氨制冷的冷库设备,去年刚在相关部门统一要求下进行过改造,如今仍需要时不时更换组件。董孟勇的冷库已是氟利昂制冷的了,吕玉刚也说统一更换成氟利昂是早晚的事,液氨制冷毕竟有泄漏和爆炸危险。
  种在地里的行情
  白桥镇政府对面的华康冷库如今已闲置不用,1986年前后建库的它几乎见证了白桥镇成为中国大蒜第一乡的历史,11月10日记者探访时,华康冷库的院子堆满了玉米,冷库内的架子上空空如也。
  70多岁的董发臣说,从西董村的老一辈开始就已种蒜了,每年只种蒜和玉米两季,这里是整个白桥镇毫无争议的种蒜发源地。白桥镇诸多村的村民和白桥镇政府也证实了这一点。白桥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徒骇河故道环绕而过提供了充足水源。上世纪80年代,乡里号召大家种蒜且建起了冷库。董发臣说,自那以后白桥镇的大蒜种植渐成规模,他所称的冷库正是时下的华康冷库,那是全乡第一个。
  2005年,当时的白桥乡与岳桥乡合并,2010年正式撤乡设镇,形成目前济南市唯一一个整建制大蒜生产专业乡镇&mdash&mdash白桥镇。
  白桥镇是足以影响大蒜行情的。其年产大蒜10万吨、蒜薹4.5万吨的规模,使其成为可与苍山(兰陵)、金乡驰名的著名蒜乡,也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如此大的规模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国大蒜市场自然举足轻重。来自白桥镇政府及各方面大蒜产业链参与者的说法,今年大蒜价格飙升,与去年天气冻害有很大关系,全国大蒜减产30%,白桥镇大蒜种植虽采用了双层覆膜的保温新技术,但也减产10%-20%。从今年鲜蒜头一上市,就已开始大规模入库了。张秀华和吕玉刚等冷库主证实,每年的收蒜季,来自莱芜、莒县、苍山、平度等省内经销商和河北、天津、东北等省外客商都会蜂拥进入白桥镇,但今年来得最疯狂。有人赚了大钱啦。吕玉刚说,今年的炒蒜风潮甚至在鲜蒜还未上市即已开始,(炒蒜)资金流入多了,蒜价只会越来越高。
  孙天庆也肯定了游资热钱进入蒜市的说法,他了解到的信息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在囤大蒜,一些银行还给配资,在目前股市不景气、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大蒜已成为投资者的投资标的,具有了金融属性。此前,在财经评论圈子里,对此番大蒜价格是否是CPI拐点来临前兆的通胀之辩再次上演。因为从历史上看,大蒜价格上涨总是伴随国家货币政策的拐点出现,这种现象在2010年那轮蒜你狠时表现尤为明显。
  白桥镇人不关心他们是否影响了蒜市甚至CPI,他们关心的是被蒜市所影响的种种。在行情大好全产业链获利之外,吕玉刚他们早已清醒意识到了潜在风险。白桥镇没有大客户,大客户都去了金乡。吕玉刚所称的大客户指的既是经销商也是炒蒜客,金乡的冷库规模大,一个顶吕玉刚俩的冷库随处可见。相应的,那里出货速度快,大客户们聚集在那密切关注着每天的行情变化,方便随时出手。我们这儿想马上卖掉却卖不掉。吕玉刚说,聚集在白桥镇的经销商大都是瞄准的河北、天津等小的区域市场,目前他最多的出货量只有大货车的半挂,30吨左右。而这在行情下行之时容易应对不及。张秀华也打算过半月后就出货了,因为业内共知的是再过两个多月云南蒜就要上市了,然后是河南蒜、邳州蒜。两个月时间出完。张秀华都盘算好了。
  产业链最底端的蒜农则没那么多打算,他们只能选择自己认为最稳妥的方式。11月10日,在白桥镇种蒜的发源地西董村,蒜地里冒出的近40个芹菜大棚切割开了连片绿色,临近的东董村虽没这么多,但至少也有一二十个。东董村村民杨荣花说,这都是今年刚建起来的。原因无他,芹菜大棚的亩产更高,价格也常年稳定。有几个今年的行市?往年两块五六,今年直接翻番!杨荣花他们也想得很清楚,大蒜价格每隔三五年就要大幅波动一回。所以,他们不会放弃种蒜,目前他们每家还有五六亩蒜地,但他们必须得分担风险。
  最后,无论是11月10日那场大风,还是今年的这场蒜你狠风暴,都影响不了蒜农们走进蒜地查墒补苗的本分之举。采访结束时,在家留守的老人和妇女们走进那片连绵不绝的绿色,新一茬的大蒜已经在土壤中酝酿来年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