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烧烤摊生存环境调查:经营者生怕引来麻烦
所属分类:柴米油盐酱醋茶
  http://news.e23.cn/content/2014-05-15/2 ... 00068
济南时报

 
   时至初夏,地摊烧烤渐渐热闹起来。 记者张刚 摄□本报记者 江丹
  在济南,烧烤是一个复杂的存在。有人喜欢它,将其视为一个惬意的存在,大马扎子一坐,来上几把串儿,咕咚一口扎啤,有滋有味,清凉爽快。也有人讨厌它,占道经营不说,油烟漫天且刺鼻,更难以忍受的是与之相伴至凌晨的喧嚣。但无论如何,它都是这个城市夏天的一部分。
  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那些经营者愿意深夜收摊,等待最后一拨客人离去,但却不愿对外人多谈自己的生意,生怕引来麻烦,以致关门。我们日日所见的烧烤,其实关乎生活,也关乎生存。
  对于赵伟的烧烤摊来说,周末本应该是最为热闹的时候。但是因为下雨,晚上的气温又有些低,烧烤摊上没什么生意,尽管他们为摆在路边的桌子撑起了大伞。他和两位员工躲在伞底下闲聊,也不担心生意。对他们来说,阴雨天气带来的是难得的放松时间。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赵伟把烧烤摊当成是创业的开始,他要做济南最专业的烧烤。
  门槛低,见效快
  赵伟一直在与餐饮打交道。
  1999年,赵伟刚刚从一所大学的旅游专业毕业。他没有像他的同学们那样,去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而是在老乡的介绍下,到一家火锅店打工,在厨房里负责洗海鲜、切羊肉片。虽然那里管吃管住,但每个月50块钱的工资也让这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有些尴尬。幸好正是什么也不怕的年纪,赵伟觉得自己能做出些事情。
  刚进火锅店的时候,赵伟将那些工资已经达到五六千元的厨师视作榜样。在15年前的济南,月薪五六千元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过了四五年,赵伟便实现了初时的目标,他的工资也到了那个数目。在后来的这十多年里,赵伟的工作圈子就没有离开过酒店,他做过厨师,也做过店总。如今,他要创业了,还是与他熟悉的餐饮有关。这些年里,他结识了一些人脉,也有了一些追随者,他想有份自己的事业,也想让跟着他的那些小兄弟挣些钱。
  其实,餐饮并不算是最好的创业项目,其中琐碎的细节太多,从采购到出菜,从厨房到大堂,中间需要控制的成本内容非常繁杂。但相对来说,烧烤就没有那么繁琐了。门槛低,见效快,这是业内对烧烤的普遍认知。
  张磊的摊位也是刚刚开张,在赵伟摊位的附近。这个1991年出生的小伙子,也把烧烤摊当做了创业的起点,别的不会。他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厨师,做烧烤心里有底,一上手就会。找了间房子,雇了一位年纪相仿的小伙伴,烧烤摊开张了。
  开张后的生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张磊一般下午四点去店里开门营业,凌晨收摊,大清早再去进货,然后回去睡觉,生物钟与之前相比倒了个。赵伟的作息也基本如此。
  赵伟没有定下具体的营业时间,最后一位客人什么时候走,他们什么时候才收摊。虽然刚刚开张没几天,已经有客人待到两三点。至于辛苦不辛苦,赵伟说,他这是在创事业,没法说。
  等到最后一位客人离开,赵伟便和员工将摆在外面的十几张桌子和家什搬到屋里,包括那把从西市场花两块钱买来的蒲扇,以及那些盛着各种佐料的瓶瓶罐罐。因为店里还兼着卖些炒菜,收拾完摊子,赵伟一般会直接去海鲜市场进货,那里凌晨就开始交易。把材料都准备妥当了,再回家睡觉。
  赵伟计划着,忙上一个夏天,收回一些成本,然后挣点钱。等到了秋天,他就不在外面摆摊做烧烤了,而是在店里做火锅,不求挣钱,只要能保本就行,再到来年夏天,继续烧烤。
  把摊位做成连锁
赵伟目前的生意还可以,每天有几千块的营业额,但这距离他的目标还差很多。据他的了解,与济南整个夏天的烧烤营业额相比,这 几千块钱不过是九牛一毛。在做烧烤之前,赵伟曾经正儿八经地做过市场调研,他发现,济南的烧烤摊位多,大概有上万个,但是吃烧烤的人也多。在赵伟看来,济南不缺烧烤摊,缺的是专业烧烤摊。“开个济南最专业的烧烤店。济南的烧烤在全国著名,那么外地人到济南吃烧烤都来我这儿。”赵伟说。
  其实,“上万个”这样的数量无从考证。烧烤是济南夏天生活的一道马路景观,但是因为占道经营、烟雾扰民等原因,这门生意有些时候并不是很敞亮。很多烧烤摊主对自己的这个营生三缄其口。他们或者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去其他摊位上问问吧。或者说,所占的道路并没有车辆往来,就是晚上摆摆摊,白天就空出来。
  赵伟当时看中现在的店面,就是因为门前有一大块空地,而且一到晚上,相邻的其他店面也会陆续关门,他过去跟那些店主沟通,把桌子也摆到他们的门前。
  找个合适的地方,是最费心力的一个环节。赵伟最开始是看中了高新区的一个位置,那里客流量大,年轻人也多,但是稍一犹豫,便被别人抢走了。赵伟如今选择的位置是在老街上,附近还算繁华,但也仅限于白天,一到晚上,这里除了烧烤摊,似乎也再没有别的生意。这条街上集中了好几家烧烤摊,赵伟新开张的摊位只是其中之一。
  把烧烤当成事业来做的赵伟,用他原来管理酒店厨房的那一套来经营他的烧烤摊,精细到每一串肉的质量和手艺。比如说,羊肉不用绵羊肉,虽然便宜,但是口感差点。他坚持使用更适合做烤串的山羊肉,差不多四十块钱一斤,每斤羊肉要做出75根小串。炭火则用木炭,烧出来的火干净,温度又高,其他的炭则可能火大,污染肉串。他还专门请了位烧烤师傅,年纪不大,但已经有五六年的烧烤经验。
  赵伟希望能提高烤串的产品质量,最后把烧烤做成一个连锁。在这个过程里,他先用这个摊位练练手。之前的十几年里,赵伟也在餐饮方面做出了些成绩,但那份事业总归是别人的。但是这个小小的烧烤摊不一样,它是自己的,而立之年后的一个新起点。
  其实,远不止烧烤。在这座城市的街道边缘,这样的小摊并不少见,摆几张桌子,架上炉子,或者炒菜,或者烧烤。有人以此起家,真的做成了事业,有的人则一直在挣钱糊口。这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有的带着一股江湖气,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要做这个生意,有的则谨慎小心,害怕因为自己多话而丢了摊位,但每一张面孔上都刻着生存的不易。
  赵伟在正式经营烧烤摊之前,去吃了很久的烧烤,还观察了一阵子吃烧烤的人。他发现,在不同的时间去吃烧烤的是不一样的人,但是那些坐在小矮桌边喝扎啤吃串儿的人,青年人抑或中年人,他们都不是真的在吃烧烤,而是吃一种轻松的氛围。张力就是这样的人,他喜欢烧烤,但更喜欢烧烤摊上的自在,这是与平时紧张的工作环境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围着矮桌,坐着马扎,谈着天下
  对29岁的张力来说,夏天有两个期待,一个是去海边,一个是吃烧烤。实现前者,他需要乘坐高铁动车往东去,实现后者则要简单很多,下班回家的路上停停车就可以。
  一开始的时候,媳妇嫌烧烤油烟大、不卫生,禁止张力在外面吃串儿,屡教不改,没少为此吵架。后来,为了改掉张力爱在外面吃串儿的习惯,媳妇就试着自己在家做,去买来羊肉,照着网上搜来的配方处理一下,放在微波炉里烤。味道还不错,但并没有拴住张力去摊上的脚。
  “说实话,家里做的烤串,无论卫生程度还是味道,都比外面的强。但在家总是感觉像吃饭,跟吃别的东西没两样。在摊上吃,主要是图那种氛围。”张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