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婆婆”捡废品用感伤打动众人 老人生活很艰辛但她很乐观
所属分类:救助帮扶
  转载自http://sd.sdnews.com.cn/jinan/201407/t20140716_1670439.htm
《山东商报》见习记者 林彦银

  
新华社一名记者在济南舜耕路上的抓拍镜头,一直在微博中持续发酵。镜头中,一名腰杆几乎弯成90度的老婆婆,用自行车驮着如小山般的塑料编织袋行走在路上。衣着简单、白发苍苍的老人,用这种对生活的坚持引发了很多人的感伤情绪。昨天,本报记者辗转找到这位老人在济南的暂住地,已经年过七旬的刘英(音)说,她自菏泽来到济南已经两年,花费了150元租下一个没有电灯、没有风扇的储藏间,平时靠到处捡拾塑料瓶等垃圾维生。生活很艰辛,但周围有许多好心人送过衣服、饭食,但也曾有人趁她不在撬开“家门”盗废品。 
  老人栖身在储藏间
  昨天,在玉函小区记者找到刘英的住处,一排矮小的储藏间,横七竖八挤在两排楼房之间。刘英平时带废品的自行车停在一边,上面还盖着装废品的编织袋。储藏间房门半开着,从外面就能看到堆了半屋子的废品。房子里黑洞洞的,向前走了走,才发现有位老人躺在废品堆里,用蒲扇扇风。
  记者注意到,房间里废品虽然很多,但是整理得很有次序,不同的废品都分开装在不同袋子里。成堆的废品从高处滚落下来,生锈的铁床也埋在了里面,仅剩下了老人身子大小的空间。
  平房周围因为有许多大树和草丛,附近的蚊子很多,平房里没有挂蚊帐,老人不住的用扇子驱赶着蚊子和炎热。但是,由于蚊子太多,隔着衣服都咬人,老人不时用手挠着被蚊子叮咬的地方。
  捡废品就是她全部的生活
  接下记者带来的水果、矿泉水等物品后,老人开始介绍自己的生活。
  据刘英说,她两年前来到济南,一直以捡废品为生。如今,捡废品就是她的主要生活。每天早上,刘英都早早起床,把前天捡来的废品分类整理,然后用自行车推着废品到两三里远的废品收购站卖出去。周围的人经常能够看到老人推着自行车在附近捡废品,只要有垃圾桶老人都不会放过。很多人看到刘英这么大年纪还辛苦捡废品,干脆把自己存下的废品送给她。
  由于年轻的时候工作过度,刘英的腰几乎弯成了90度,走一段路就很吃力。多亏同样收购废品的老大爷给了她一辆自行车,刘英的出行才方便了很多。刘英说自己虽然不会骑车,但是自行车对她很重要。不仅是她的运输工具,更是她的拐杖。
  阴天吃两顿晴天吃三顿
  因为没有积蓄,刘英平时卖一点废品赚一点生活费,因此她很怕下雨。她捡的都是别人用过的塑料瓶子、破薄膜袋子以及一些纸盒子,一斤才卖几毛钱。“从早上捡到晚上10点多,才挣10多块钱。但是一碗面也要花四五块钱。”至于吃饭,刘英有自己的规律。刘英说,晴天因为要出去捡废品要吃三顿饭,要是阴天不出去捡废品就会吃两顿。这几天一直下雨,刘英没再出去捡废品,相应的饭也改成了两顿。因为没有条件,刘英都是买着吃。牙差不多掉干净了,刘英只能吃一些比较软的东西,昨天早上她就吃了一碗面条。
  两年了,平房里没有电灯,更不用说风扇空调了。至于晚上照明,就全靠好心人送给她的手电筒。早上洗脸,还要到附近的居民家去用脸盆接一点水用。到了冬天,没有热水喝,渴了就喝吃饭剩下的菜汤或者面汤。夏天还好一点,刘英会买几瓶纯净水放在家里。
  “大地方能养穷人” 老人想一直呆在济南
  刘英说自己老家在菏泽,两年前因在家生活困难,她一个人从菏泽搭上了去济南的汽车。当记者问她这么大年纪怎么来到济南的,刘英笑着说“鼻子下面不是有张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