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济南市10年扶贫开发工作回眸
所属分类:救助帮扶
  http://news.e23.cn/content/2013-12-31/2013C3100013
济南日报
2003年,市委、市政府下发《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市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正式启幕。
  2013年,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把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向全市人民作出了6万贫困农民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的庄严承诺。
  10年奋进,成效显著,济南扶贫标准实现了三级跳:从2003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调整到2008年的1500元以下,2011年又再次提高到2500元以下。
  扶贫标准的提高,意味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0年来,全市贫困地区累计受益人口约260万人次,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累计达80万人次,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3年的13%左右下降到目前的4%左右。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已越过年均7000元的水平,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所在县(市)区增长水平,贫困工作的着力点已由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转为发展和致富上来。
  产业扶贫政策变输血为造血
  10年扶贫开发,全市打造出仁风富硒西瓜、平阴山洞食用菌、曹范薄皮核桃、韩庙獭兔、双泉美丽乡村、西营藕池休闲农业等一张张产业扶贫亮丽名片。
  2003年,我市出台41号文件提出产业扶贫概念,让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我市已重点培育了六大主导产业:以高温大棚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以薄皮核桃为主的高效干果业,以大樱桃为主的优质鲜果业,以中药材、小杂粮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奶牛、肉羊、獭兔、蛋鸡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和以采摘、农家乐为主的绿色休闲农业。累计发展高效设施农业6.24万余亩,优质林果、特色农业约28.93万亩,饲养奶牛、肉羊、獭兔等575余万头(只),休闲农业基地50余处,年接待游人800万人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0余个,培育省级驰名商标10个,建成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200余家,年实现经济收入5亿余元,农民当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来自支柱产业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三成到五成。
  经过10年的努力,济南贫困地区的产业完成了一次积累和提升,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集中度明显高于非扶贫地区,规模化、区域化特色明显。在章丘市扶贫地区,重点打造优质干杂果,
  初步形成了以核桃、板栗、小杂粮为特色的10万亩高效干果优势区在历城区,重点打造以采摘、休闲为特色,以大樱桃、高光效苹果为主的800平方公里休闲农业优势区在长清区,重点打造波尔山羊、中药材、茶叶等为特色的高效种养优势区在平阴县,重点打造食用菌、玫瑰花、鲜食地瓜等为特色的高效种植优势区7万余亩在济阳县,重点打造以富硒西瓜、西红柿等为特色的万亩高效设施农业优势区在商河县,重点打造设施池藕、獭兔、布艺、花卉苗木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优势区。7个扶贫县(市)区形成优质产业区域3000多平方公里。
  在列入扶贫开发范围的33个重点乡镇中,每个乡镇选准1-2个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集中打造,基本形成优势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乡镇,基本形成一县一特色和一乡一产业、一村一产品、一户一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全市150余个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扶贫特色专业村。
  凝聚社会力量合力推进扶贫事业
  10年间,我市发挥行业部门、单位的行业职能优势,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支持,形成合力。
通过派驻农业科技专家、典型示范等形式,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开展科技培训等。在10余个扶贫乡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上万亩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