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二手物品搜集
转载自http://www.dzwww.com/shandong/jinanxinwen/201008/t20100815_5766125.htm
刘玲说,过期期刊的源头都是退刊——也就是当期没有销售完的杂志,主要的供货方要么是代理商,要么是杂志社。例如,定价18元的《米娜》,出版于2009年的批发价为3元,今年1到3月版次的批发价为3.5元,书目表上的建议零售价为8元。”刘玲说,有的杂志可以从网上看电子版了,这又拉走了一些读者。
顾客在选择过期期刊。
文/片 本报记者 赵丽 实习生 王书近
"花一支雪糕的钱,买本全新铜版纸的杂志。"这是省城一家过期杂志零售店店主向顾客兜售时常说的话。而正是"便宜"二字,给这类经营过刊生意的小店带来了不低的人气。
这些主打低价牌的过期杂志来自何处?价格怎样形成?近日,记者对省城的过刊市场进行了探访。
过期杂志红得一塌糊涂
“我 们家已经干了六七年了,生意还不错。”8月10日下午,在泉城广场附近的“老朋友”书刊折扣店,两名女店员正忙着招呼顾客。
在这个十几平米大小的店面里,满满当当塞着五颜六色的杂志,从《米娜》、《瑞丽》、《妈咪宝贝》到《十月》、《收获》,从美容、旅游地理、军事、健身、母婴亲子到民间故事,各类杂志都在此汇集,让人看上去眼花缭乱。而在省城文化东路、山财附近、燕子山小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也随处可见过刊店。
一家过刊店的店员林晓随口举了几个例子,定价20元的《瑞丽-时尚先锋》,今年7月版的店里卖12元,6月份的卖10元,再早一些的卖5到8元,这些书外表全新,外套的塑料薄膜袋都没有动过。定价10元的《人民文学》,今年2月份的卖4元,去年的卖2元。 而《故事会》、《上海故事》、《微型小说》等过期“小刊”,甚至可以“按摞来卖”。
来源】
当期没卖完,低价处理了
市民小苏是这些低价且外表全新的过期杂志的爱好者,细心的她发现:有的过期期刊虽然崭新,“连个手印都没有”,但标有出版者、印制者、发行者、出版年月等信息的版权页却不翼而飞,从头到尾翻遍全书都找不到。
“版权页被代理商撕下来寄给杂志社了。”8月13日,在省城过刊批发商集中的中山公园,有四五年从业历史的过刊批发商刘玲(化名)解释了这个问题。
刘玲说,过期期刊的源头都是退刊——也就是当期没有销售完的杂志,主要的供货方要么是代理商,要么是杂志社。
刘玲简单还原了一本杂志过期后流向市场的过程:期刊A如果没能在当期卖完,以代销方式发行杂志的代理商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物流公司发还给杂志社,杂志社可存放在仓库,等待日后做合订本等之用,或者统一以处理价卖出;如果杂志社认为这样做价值不大,还要占仓库,他们会允许代理商“就地处理”,由其自行折价售卖给专收过刊的商贩,而这时的价格一般会“高于废纸价”,是原价的几分之一。
刘玲说,杂志社常会要求,如果代理商有卖不完的杂志,要先把每本杂志的版权页撕下来寄回,因为杂志与版权页是“一对一”的关系,实际销售数目就可得到核实。
价格】
几番倒手,价钱翻番
8月11日,记者以买主身份与“第一过刊网”的客服人员进行了交流。这家营业地在郑州的经营商提供的书目表中,有1000多份不同日期、品种的杂志。记者粗略看了一下,书目上标的批发价大多在原价的三折以下,低的甚至不到原价的一折,而建议零售价大多是批发价的“翻番版”。
例如,定价18元的《米娜》,出版于2009年的批发价为3元,今年1到3月版次的批发价为3.5元,书目表上的建议零售价为8元。原价10元的《中国新闻周刊》,从2010年452期到466期,批发价都是0.8元,而建议零售价为3元。定价10元的《第一财经周刊》,2010年1月18日第3期到7月12日第25期,批发价都为1元,建议零售价为3元。
风险】
大家都偷菜去了看杂志的也少了
过刊商孙云英说,过刊经营也是有风险的行业。她念叨,自己曾经把2吨杂志当废纸卖了,因为实在过期太久了,“没人要了”。
记者了解到,零售店一般会有选择地“混搭进货”。铜版纸的时尚娱乐类杂志,越是接近当前月份的杂志,批发价就越高,自然零售价也不低,中间的利润空间也大,但一旦卖不出去,损失也大。
“今年这行不景气。”采访中,孙云英和刘玲都感叹:“大家都上网、都偷菜去了,看杂志的也少了。”刘玲说,有的杂志可以从网上看电子版了,这又拉走了一些读者。
刘玲说,过期期刊的源头都是退刊——也就是当期没有销售完的杂志,主要的供货方要么是代理商,要么是杂志社。例如,定价18元的《米娜》,出版于2009年的批发价为3元,今年1到3月版次的批发价为3.5元,书目表上的建议零售价为8元。”刘玲说,有的杂志可以从网上看电子版了,这又拉走了一些读者。
顾客在选择过期期刊。
文/片 本报记者 赵丽 实习生 王书近
"花一支雪糕的钱,买本全新铜版纸的杂志。"这是省城一家过期杂志零售店店主向顾客兜售时常说的话。而正是"便宜"二字,给这类经营过刊生意的小店带来了不低的人气。
这些主打低价牌的过期杂志来自何处?价格怎样形成?近日,记者对省城的过刊市场进行了探访。
过期杂志红得一塌糊涂
“我 们家已经干了六七年了,生意还不错。”8月10日下午,在泉城广场附近的“老朋友”书刊折扣店,两名女店员正忙着招呼顾客。
在这个十几平米大小的店面里,满满当当塞着五颜六色的杂志,从《米娜》、《瑞丽》、《妈咪宝贝》到《十月》、《收获》,从美容、旅游地理、军事、健身、母婴亲子到民间故事,各类杂志都在此汇集,让人看上去眼花缭乱。而在省城文化东路、山财附近、燕子山小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也随处可见过刊店。
一家过刊店的店员林晓随口举了几个例子,定价20元的《瑞丽-时尚先锋》,今年7月版的店里卖12元,6月份的卖10元,再早一些的卖5到8元,这些书外表全新,外套的塑料薄膜袋都没有动过。定价10元的《人民文学》,今年2月份的卖4元,去年的卖2元。 而《故事会》、《上海故事》、《微型小说》等过期“小刊”,甚至可以“按摞来卖”。
来源】
当期没卖完,低价处理了
市民小苏是这些低价且外表全新的过期杂志的爱好者,细心的她发现:有的过期期刊虽然崭新,“连个手印都没有”,但标有出版者、印制者、发行者、出版年月等信息的版权页却不翼而飞,从头到尾翻遍全书都找不到。
“版权页被代理商撕下来寄给杂志社了。”8月13日,在省城过刊批发商集中的中山公园,有四五年从业历史的过刊批发商刘玲(化名)解释了这个问题。
刘玲说,过期期刊的源头都是退刊——也就是当期没有销售完的杂志,主要的供货方要么是代理商,要么是杂志社。
刘玲简单还原了一本杂志过期后流向市场的过程:期刊A如果没能在当期卖完,以代销方式发行杂志的代理商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物流公司发还给杂志社,杂志社可存放在仓库,等待日后做合订本等之用,或者统一以处理价卖出;如果杂志社认为这样做价值不大,还要占仓库,他们会允许代理商“就地处理”,由其自行折价售卖给专收过刊的商贩,而这时的价格一般会“高于废纸价”,是原价的几分之一。
刘玲说,杂志社常会要求,如果代理商有卖不完的杂志,要先把每本杂志的版权页撕下来寄回,因为杂志与版权页是“一对一”的关系,实际销售数目就可得到核实。
价格】
几番倒手,价钱翻番
8月11日,记者以买主身份与“第一过刊网”的客服人员进行了交流。这家营业地在郑州的经营商提供的书目表中,有1000多份不同日期、品种的杂志。记者粗略看了一下,书目上标的批发价大多在原价的三折以下,低的甚至不到原价的一折,而建议零售价大多是批发价的“翻番版”。
例如,定价18元的《米娜》,出版于2009年的批发价为3元,今年1到3月版次的批发价为3.5元,书目表上的建议零售价为8元。原价10元的《中国新闻周刊》,从2010年452期到466期,批发价都是0.8元,而建议零售价为3元。定价10元的《第一财经周刊》,2010年1月18日第3期到7月12日第25期,批发价都为1元,建议零售价为3元。
风险】
大家都偷菜去了看杂志的也少了
过刊商孙云英说,过刊经营也是有风险的行业。她念叨,自己曾经把2吨杂志当废纸卖了,因为实在过期太久了,“没人要了”。
记者了解到,零售店一般会有选择地“混搭进货”。铜版纸的时尚娱乐类杂志,越是接近当前月份的杂志,批发价就越高,自然零售价也不低,中间的利润空间也大,但一旦卖不出去,损失也大。
“今年这行不景气。”采访中,孙云英和刘玲都感叹:“大家都上网、都偷菜去了,看杂志的也少了。”刘玲说,有的杂志可以从网上看电子版了,这又拉走了一些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