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的文化与历史
转载自http://sd.ifeng.com/travel/chengshituijian/detail_2013_06/10/888031_0.shtml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黄杏林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家住在济南的福寿里,我是家里跑腿的,专管打油买盐什么的,几乎天天要光顾大观园,所以我对大观园从小就有一种深深的情结。
那时,大观园整个格局和现在不一样。在横竖都占着一条马路的近于方形的地盘里,四面都有出口,西面的出口还不止一个。南北两个出口大,居正中,算是没有门的南门和北门。整个园内,可分南区和北区,两区没有高层建筑,平房居多,有楼,也大多是两层的。一进北门,中间有一溜两面开门的专卖小商品的小店铺,它把进去的路隔成东西两条,小店铺中间有过道儿,便于顾客在两条路上来回穿梭。东路的东面和西路的西面,都是大一点的门面,有食品店、成衣店、鞋帽店、百货店、布店、眼镜店、照相馆、饭馆等等,这是大观园北区的中心。中心的东片,有著名的晨光茶社、狗不理包子铺和一个简陋的小剧场(也演电影或说相声),周围有压面条、绱鞋、修锁、配钥匙、打铁壶之类的手工作坊。中心的西片,有曲艺厅、摔跤场,还有各地的特色小吃摊位。整个北区是最招揽顾客、最热闹的地段。南区以文化娱乐为主,正中间是共和小戏园,按钟点买票,可随进随出。西边是大观电影院,我们学校常在这里包电影看。东南角是大众剧场,常有名角来演京剧。这些影剧院周围,也都是些商店,还有菜市场、小吃店和一些临时摊位,南门两边,有书店、文具店、电器行和五金器材等商店。
那时,整个济南商业网点少,比较大的商场就几个,除了原来就有的新市场、西市场外,解放后又陆续建了人民商场、第一百货公司和百货大楼等大商场,可是,要论经营门类的齐全,经营方式的灵活,方便顾客的程度,哪一个商场也比不了大观园。可以说,当时一个大观园,就能基本上满足一般老百姓所有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无论是平时还是节日,缺点儿什么或置办年货,跑一趟大观园,保你能把所需用品全部买齐;无论是晚上还是节假日,想娱乐一下,进一趟大观园,一定能欣赏到你所喜欢的电影、戏剧、曲艺和杂耍;无论是个人用餐还是请客,想吃点特色小吃,去一趟大观园,绝对能选到可口而又实惠的饭菜;无论是一大家还是一小家,闲暇之时,想转转玩儿玩儿,溜一趟大观园,顺便给孩子买上点儿零食、小人书或玩具,暑天吃点冷饮,寒冬喝碗地道的京味儿油茶或茶汤,肯定全家都玩儿得高兴又满足。
总之,那时,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逛大观园,特别是喜欢到大观园购物,因为那里可以货比三家,可以货真价实,可以童叟无欺,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乐。那时,不仅咱济南人喜欢来大观园,就是外地人,来一趟济南,也如同向往游览三大名胜一样,都要慕名去逛逛大观园。能到大观园里,给父母称上二斤点心,给爱人截上几尺花布,给小孩买件新衣,给亲友捎回点土特产,再破费一下,进个照相馆拍照留念,那就觉得没白来省城一趟。可以说,那时的大观园,是咱济南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也是咱济南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后来,我住得离大观园远了,不能常去逛了,可心里还是老惦记着它,一要买东西,再远,也想奔大观园。不过,自从对大观园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造整合之后,好多熟悉的商店不见了,眼见里面空场越来越大,连体大楼越来越高,可商品选择的空间却越来越小,人气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萧条。我觉得大观园大变了,不光是模样变了,更重要的是味儿变了,特色没了,传统丢了,自然热闹繁华的景象就不复存在了。渐渐地,我和大观园生分了,疏远了。
最近听说,大观园要“而今‘卖’步从头越”了,我十分振奋和喜悦。不断改造,不断整修,不断前行,都是必须的,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追求。但是,大观园就是大观园,而且是济南的大观园。给它穿的衣服再漂亮,也应该让济南人一看就认识它,认可它,喜欢它。给它补充的现代元素再多,也应该让济南人又看到它那集大成服务于民众的独一无二的特色尚存,看到它那诚信第一、顾客至上的传统犹在。
我期待着,一个崭新的原汁原味的大观园的再生!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黄杏林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家住在济南的福寿里,我是家里跑腿的,专管打油买盐什么的,几乎天天要光顾大观园,所以我对大观园从小就有一种深深的情结。
那时,大观园整个格局和现在不一样。在横竖都占着一条马路的近于方形的地盘里,四面都有出口,西面的出口还不止一个。南北两个出口大,居正中,算是没有门的南门和北门。整个园内,可分南区和北区,两区没有高层建筑,平房居多,有楼,也大多是两层的。一进北门,中间有一溜两面开门的专卖小商品的小店铺,它把进去的路隔成东西两条,小店铺中间有过道儿,便于顾客在两条路上来回穿梭。东路的东面和西路的西面,都是大一点的门面,有食品店、成衣店、鞋帽店、百货店、布店、眼镜店、照相馆、饭馆等等,这是大观园北区的中心。中心的东片,有著名的晨光茶社、狗不理包子铺和一个简陋的小剧场(也演电影或说相声),周围有压面条、绱鞋、修锁、配钥匙、打铁壶之类的手工作坊。中心的西片,有曲艺厅、摔跤场,还有各地的特色小吃摊位。整个北区是最招揽顾客、最热闹的地段。南区以文化娱乐为主,正中间是共和小戏园,按钟点买票,可随进随出。西边是大观电影院,我们学校常在这里包电影看。东南角是大众剧场,常有名角来演京剧。这些影剧院周围,也都是些商店,还有菜市场、小吃店和一些临时摊位,南门两边,有书店、文具店、电器行和五金器材等商店。
那时,整个济南商业网点少,比较大的商场就几个,除了原来就有的新市场、西市场外,解放后又陆续建了人民商场、第一百货公司和百货大楼等大商场,可是,要论经营门类的齐全,经营方式的灵活,方便顾客的程度,哪一个商场也比不了大观园。可以说,当时一个大观园,就能基本上满足一般老百姓所有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无论是平时还是节日,缺点儿什么或置办年货,跑一趟大观园,保你能把所需用品全部买齐;无论是晚上还是节假日,想娱乐一下,进一趟大观园,一定能欣赏到你所喜欢的电影、戏剧、曲艺和杂耍;无论是个人用餐还是请客,想吃点特色小吃,去一趟大观园,绝对能选到可口而又实惠的饭菜;无论是一大家还是一小家,闲暇之时,想转转玩儿玩儿,溜一趟大观园,顺便给孩子买上点儿零食、小人书或玩具,暑天吃点冷饮,寒冬喝碗地道的京味儿油茶或茶汤,肯定全家都玩儿得高兴又满足。
总之,那时,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逛大观园,特别是喜欢到大观园购物,因为那里可以货比三家,可以货真价实,可以童叟无欺,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乐。那时,不仅咱济南人喜欢来大观园,就是外地人,来一趟济南,也如同向往游览三大名胜一样,都要慕名去逛逛大观园。能到大观园里,给父母称上二斤点心,给爱人截上几尺花布,给小孩买件新衣,给亲友捎回点土特产,再破费一下,进个照相馆拍照留念,那就觉得没白来省城一趟。可以说,那时的大观园,是咱济南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也是咱济南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后来,我住得离大观园远了,不能常去逛了,可心里还是老惦记着它,一要买东西,再远,也想奔大观园。不过,自从对大观园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造整合之后,好多熟悉的商店不见了,眼见里面空场越来越大,连体大楼越来越高,可商品选择的空间却越来越小,人气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萧条。我觉得大观园大变了,不光是模样变了,更重要的是味儿变了,特色没了,传统丢了,自然热闹繁华的景象就不复存在了。渐渐地,我和大观园生分了,疏远了。
最近听说,大观园要“而今‘卖’步从头越”了,我十分振奋和喜悦。不断改造,不断整修,不断前行,都是必须的,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追求。但是,大观园就是大观园,而且是济南的大观园。给它穿的衣服再漂亮,也应该让济南人一看就认识它,认可它,喜欢它。给它补充的现代元素再多,也应该让济南人又看到它那集大成服务于民众的独一无二的特色尚存,看到它那诚信第一、顾客至上的传统犹在。
我期待着,一个崭新的原汁原味的大观园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