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的文化与历史
转载自http://blog.163.com/qxyangzhao@126/blog/static/1408027172010102731023246/
□张继平
200多年前一个中秋时节,41岁的清代诗人刘大观曾来到济南会友交游,并为济南美景和济南人所吸引,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首首诗篇———
有一位知名作家曾在78年前这样赞美济南的秋天,他说:“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的确,济南的秋天自古以来都是诗境的。诗一般的秋日济南自然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文在济南文化史上留下了值得眷顾的一抹亮色。鲜为人知的是,200多年前一个中秋时节,41岁的清代诗人刘大观,趁着出关赴任前的一段闲暇,也曾来到济南会友交游,并为济南美景和济南人所吸引、所折服,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十数诗篇。
刘大观,生于1753年,字正孚,号松岚,有时也自称“刘十”;因出生在临清州(今属河北省邯郸市)邱城,所以他还有个别号——— 斥邱居士。乾隆丁酉年拔贡,初仕广西永福县令,署理象州、马平、贺县。后来,他又被委治承德,旋补开原县知县,升宁远州知州,捐任山西河东兵备道,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务,后署山西布政使。罢官后,寓居怀庆府,直至终老王屋山,寿年八十有二。刘大观工诗善书,是当时高密诗派的中坚人物,著有《玉磬山房诗文集》十七卷。
话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著名学者阮元奉旨视学山东,接替他的前任翁方纲。次年中秋时节,作为好友的刘大观风尘仆仆赶来济南拜会阮元。两位老友相见,自然少不了盘桓论文,并多有文酒之乐。济南的学政署内秀美景致更是触动了刘大观如泉涌般的情思,他和阮元、朱文藻三人把酒唱和,为我们留下了赞颂学署内八景的《山左学署八咏与阮督学同作》,这八首咏景之作后来收进了《漓江归棹集》,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也将其收录其中。
刘大观的这八首诗是:《四照楼》“秋水横素波,群山入推荡。读书居此中,一览尽万象。”(笔者注;民国《邱县志》中此诗为“秋水横来波,四山相背向。读书居此中,了了见万象。”《续修历城县志》则除第一句为“秋水横素波”,其余与《邱县志》同。)《濯缨桥》“蹙蹙抗尘容,对人觉颜厚。一掬泉水寒,去我十年垢。”(注:《邱县志》、《续修历城县志》中此诗皆为“己复抗尘容,况积胸中垢。多谢在山泉,可濯亦可漱。”)《小石帆亭》“翁公濡巨豪,题曰小石帆。春风卷不去,留以贮经函。”《海棠沜》:“玉皇案边人,手执衡文节。回飙拂袖来,苔径积红雪。”《玉玲珑》“不待神工凿,自有天然窍。安得文人心,处处如此妙。”(注:《邱县志》、《续修历城县志》中此诗末句为“玲珑如此妙”)《钟楼》“沉沉彻昏晓,渺渺入烟雾。声从何处来?楼影压秋树。”《石芝》“槎枒一拳石,形似商山芝。想其出土日,当在羲皇时。”《积古斋》“古人情与血,半向金石注。莫卷斋中帘,恐化神龙去。”(注:《邱县志》中诗题误为《积石斋》。该志与《续修历城县志》全诗为:“古人名不朽,存者乃金石。试问斋中人,先生恐六一。”)
刘大观歌咏的学署内这八处景点,阮元在《小沧浪笔谈》中做了详尽描述:“一、四照楼;二、濯缨桥,即楼下小石桥也;三、小石帆亭,亭在桥之东北,临水如舫,扁(匾)为翁学使方纲所题;四、石芝,巨石甚透,在楼西之客轩内;五、玉玲珑,巨石,立濯缨桥南,玲珑高丈许,旁有古柏;六、海棠沜,玉玲珑稍东,有海棠一株,荫将一亩,南压溪水,曰沜者,所以名此溪也;七,钟楼,在学署之西南,高台重构,万瓦在望;八,积古斋,即小石帆之后轩。”四照楼为清初施愚山题匾,据《重修四照楼记》碑刻记载:“济南山水擅天下,会斯楼而尽于一瞩,诚胜景也。”阮元也记道:“楼面北,前有清溪一道,自西而东,石桥、板桥各一,以通行者。夹岸槐柳蔽日,红栏逶迤,溪中赤鲤径尺,鳞鬣可数。墙外明湖千亩,荷气欲蒸,与风俱满。” 这八个景点构成了四照晴岚、海棠春雨、瑶除石芝、虚舫谈经、平桥待月、红栏活水、湛然秋声、钟楼霁雪等八大景观。如此美景自然给刘大观带来了莫大的心灵快慰,以致他多年以后寓居怀庆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把这座城市赞美了一番:“淮扬迤北数十郡,水潆洄曲折,走于城中,独济南与怀庆耳。济南鹊华桥边有酒坊,有芙蕖接古历亭,下折而西,达小沧浪,为士夫游人觞咏之地。”
刘大观在济南时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五龙潭畔的潭西精舍,并连写两诗。一曰《题潭西夜话图并序》:“中秋后五日,与嘉兴吴竹虚集研虑上人潭西精舍。竹虚作《夜话图》,以写清旷之乐,因题其后。一僧潭上居,二士来听门。数千里外壳,把臂相寒温。钟罢四山瞑,语尽一烛昏。写与后人看,知有谁收存。”一曰《饮潭西精舍》:“释子结卯处,潭深有卧龙。梵余云绕户,棋罢月凝松。人与鹤俱静,闲为天所容。我携杜康酒,花下偶相从。”(《玉磬山房诗集》卷二)更令刘大观兴奋的是,在济南逗留期间,他还遇见了当年一起参加科举的老同学、后来做了易州刺史的赵秋渠。两人15年未见,再相见已是“鬓毛已苍矣”。刘大观一时百感交集,挥笔写下《济南逢赵同年秋渠》一诗,诗云:“一别十五年,岭南七千里。此地忽逢君,鬓毛已苍矣。灯前兀相对,纷纭杂悲喜。寒蛩四壁吟,瑟瑟秋风起。”多少年后,当听到赵秋渠去世的噩耗后,刘大观哀痛之时心中不由又浮现出在大明湖两人秋夜泛舟的情形:“心劳民事病因成,易水萧萧有泣声。雪后春山皆缟素,书来老泪漫纵横。鹊华月夜明湖舫,耿靳风流郑墅觥。朋旧英灵顿消尽,只留孤鹤一哀鸣。”(《哭易州刺史赵同年秋渠》)
除了上述提及的诗歌外,刘大观还曾为大明湖畔边竹林深处一位同姓老人题写过一首《题历下刘翁小像》:“筼筜(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丛里客寥寥,终日闭门逃世嚣。七十二泉山俏丽,却凭风月买逍遥。”刘大观在济南的时间不长,很快就回到北方出关赴开原县任了。“七十二泉山俏丽”,依凭诗歌,梦里碧水,纸间温情,刘大观为我们留住了可以念想的济南的那个秋天。
□张继平
200多年前一个中秋时节,41岁的清代诗人刘大观曾来到济南会友交游,并为济南美景和济南人所吸引,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首首诗篇———
有一位知名作家曾在78年前这样赞美济南的秋天,他说:“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的确,济南的秋天自古以来都是诗境的。诗一般的秋日济南自然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文在济南文化史上留下了值得眷顾的一抹亮色。鲜为人知的是,200多年前一个中秋时节,41岁的清代诗人刘大观,趁着出关赴任前的一段闲暇,也曾来到济南会友交游,并为济南美景和济南人所吸引、所折服,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十数诗篇。
刘大观,生于1753年,字正孚,号松岚,有时也自称“刘十”;因出生在临清州(今属河北省邯郸市)邱城,所以他还有个别号——— 斥邱居士。乾隆丁酉年拔贡,初仕广西永福县令,署理象州、马平、贺县。后来,他又被委治承德,旋补开原县知县,升宁远州知州,捐任山西河东兵备道,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务,后署山西布政使。罢官后,寓居怀庆府,直至终老王屋山,寿年八十有二。刘大观工诗善书,是当时高密诗派的中坚人物,著有《玉磬山房诗文集》十七卷。
话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著名学者阮元奉旨视学山东,接替他的前任翁方纲。次年中秋时节,作为好友的刘大观风尘仆仆赶来济南拜会阮元。两位老友相见,自然少不了盘桓论文,并多有文酒之乐。济南的学政署内秀美景致更是触动了刘大观如泉涌般的情思,他和阮元、朱文藻三人把酒唱和,为我们留下了赞颂学署内八景的《山左学署八咏与阮督学同作》,这八首咏景之作后来收进了《漓江归棹集》,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也将其收录其中。
刘大观的这八首诗是:《四照楼》“秋水横素波,群山入推荡。读书居此中,一览尽万象。”(笔者注;民国《邱县志》中此诗为“秋水横来波,四山相背向。读书居此中,了了见万象。”《续修历城县志》则除第一句为“秋水横素波”,其余与《邱县志》同。)《濯缨桥》“蹙蹙抗尘容,对人觉颜厚。一掬泉水寒,去我十年垢。”(注:《邱县志》、《续修历城县志》中此诗皆为“己复抗尘容,况积胸中垢。多谢在山泉,可濯亦可漱。”)《小石帆亭》“翁公濡巨豪,题曰小石帆。春风卷不去,留以贮经函。”《海棠沜》:“玉皇案边人,手执衡文节。回飙拂袖来,苔径积红雪。”《玉玲珑》“不待神工凿,自有天然窍。安得文人心,处处如此妙。”(注:《邱县志》、《续修历城县志》中此诗末句为“玲珑如此妙”)《钟楼》“沉沉彻昏晓,渺渺入烟雾。声从何处来?楼影压秋树。”《石芝》“槎枒一拳石,形似商山芝。想其出土日,当在羲皇时。”《积古斋》“古人情与血,半向金石注。莫卷斋中帘,恐化神龙去。”(注:《邱县志》中诗题误为《积石斋》。该志与《续修历城县志》全诗为:“古人名不朽,存者乃金石。试问斋中人,先生恐六一。”)
刘大观歌咏的学署内这八处景点,阮元在《小沧浪笔谈》中做了详尽描述:“一、四照楼;二、濯缨桥,即楼下小石桥也;三、小石帆亭,亭在桥之东北,临水如舫,扁(匾)为翁学使方纲所题;四、石芝,巨石甚透,在楼西之客轩内;五、玉玲珑,巨石,立濯缨桥南,玲珑高丈许,旁有古柏;六、海棠沜,玉玲珑稍东,有海棠一株,荫将一亩,南压溪水,曰沜者,所以名此溪也;七,钟楼,在学署之西南,高台重构,万瓦在望;八,积古斋,即小石帆之后轩。”四照楼为清初施愚山题匾,据《重修四照楼记》碑刻记载:“济南山水擅天下,会斯楼而尽于一瞩,诚胜景也。”阮元也记道:“楼面北,前有清溪一道,自西而东,石桥、板桥各一,以通行者。夹岸槐柳蔽日,红栏逶迤,溪中赤鲤径尺,鳞鬣可数。墙外明湖千亩,荷气欲蒸,与风俱满。” 这八个景点构成了四照晴岚、海棠春雨、瑶除石芝、虚舫谈经、平桥待月、红栏活水、湛然秋声、钟楼霁雪等八大景观。如此美景自然给刘大观带来了莫大的心灵快慰,以致他多年以后寓居怀庆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把这座城市赞美了一番:“淮扬迤北数十郡,水潆洄曲折,走于城中,独济南与怀庆耳。济南鹊华桥边有酒坊,有芙蕖接古历亭,下折而西,达小沧浪,为士夫游人觞咏之地。”
刘大观在济南时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五龙潭畔的潭西精舍,并连写两诗。一曰《题潭西夜话图并序》:“中秋后五日,与嘉兴吴竹虚集研虑上人潭西精舍。竹虚作《夜话图》,以写清旷之乐,因题其后。一僧潭上居,二士来听门。数千里外壳,把臂相寒温。钟罢四山瞑,语尽一烛昏。写与后人看,知有谁收存。”一曰《饮潭西精舍》:“释子结卯处,潭深有卧龙。梵余云绕户,棋罢月凝松。人与鹤俱静,闲为天所容。我携杜康酒,花下偶相从。”(《玉磬山房诗集》卷二)更令刘大观兴奋的是,在济南逗留期间,他还遇见了当年一起参加科举的老同学、后来做了易州刺史的赵秋渠。两人15年未见,再相见已是“鬓毛已苍矣”。刘大观一时百感交集,挥笔写下《济南逢赵同年秋渠》一诗,诗云:“一别十五年,岭南七千里。此地忽逢君,鬓毛已苍矣。灯前兀相对,纷纭杂悲喜。寒蛩四壁吟,瑟瑟秋风起。”多少年后,当听到赵秋渠去世的噩耗后,刘大观哀痛之时心中不由又浮现出在大明湖两人秋夜泛舟的情形:“心劳民事病因成,易水萧萧有泣声。雪后春山皆缟素,书来老泪漫纵横。鹊华月夜明湖舫,耿靳风流郑墅觥。朋旧英灵顿消尽,只留孤鹤一哀鸣。”(《哭易州刺史赵同年秋渠》)
除了上述提及的诗歌外,刘大观还曾为大明湖畔边竹林深处一位同姓老人题写过一首《题历下刘翁小像》:“筼筜(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丛里客寥寥,终日闭门逃世嚣。七十二泉山俏丽,却凭风月买逍遥。”刘大观在济南的时间不长,很快就回到北方出关赴开原县任了。“七十二泉山俏丽”,依凭诗歌,梦里碧水,纸间温情,刘大观为我们留住了可以念想的济南的那个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