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的文化与历史
记者从农业部门了解到,我市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黄河之滨的章丘、历城、槐荫、济阳、高新区等地,鼎盛时期,水稻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0多万亩。进入21世纪后,由于水资源相对匮乏、劳动成本日益增加、品种差等原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从20万亩减少至不足2万亩。
全程机械化种植让稻农省时、省力
近年来,为提振我市水稻产业发展,开始大力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从播种、育秧、趟田、插秧、收割,全部由机械完成。这种生产方式,不但把人们从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还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些大家伙,感觉轻松多了。在一处停放各种机械的车间里,牛科伟指了指身后的这些农业机械,现在水稻收割完后,农民们也不用打捆,直接将水稻装车拉走进行加工。我们算过一笔账,每亩稻田使用人工收割的成本约为400元,而使用机器的成本只有100元左右,这样足足能节省300元。
不仅仅是收割阶段,在水稻播种、育秧等种植阶段和最后的加工生产阶段也在向机械化方面转变。
机械化插秧可节约种子60%,减少粮食损失3%-5%。而且我们合作社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创新推出了暗育出苗技术,让稻苗在一个恒温、恒湿的暗室里先行发育,这样长出来的稻苗比直接在地里培育的稻苗要粗壮、耐倒伏。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直接将稻田交给我们托管,而托管费要比自己播种、收割的人工成本低了很多。牛科伟介绍,服务费每亩约470元左右,如果全部雇工,每亩折合费用可在1270元左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每亩每年可节省用工费800元,同时可解放大量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打工劳务收入。
这几年来,我们合作社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帮助下,投入资金500多万元,陆陆续续购置了秧盘播种成套设备2套、插秧机4台、喷杆式喷雾水田植保机2台、激光平地机2台、收割机7台等机械化设备同时,2016年又投资近300万元购置了一台大型的烘干机和加工设备。牛科伟向记者介绍,有了这么多切实的政策扶持,再加上这些农业机械以及合作社紧靠黄河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可以说农业生产正当时,我们合作社的水稻生产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多措并举确保黄河大米品质品相
除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能够为我市黄河大米产业发展带来希望之外,一种全新的水稻种植模式&mdash&mdash稻蟹混养种植模式也被引入济南,成为重振黄河大米的关键一招。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济阳区济阳街道的稼禾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访。稻蟹混养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具有一稻一蟹、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显著优势。公司负责人周玉光介绍,稻田可以为螃蟹提供天然饵料和栖息地,养出的螃蟹个大味美。同时,螃蟹吃掉了稻田里的害虫,粪便和残饵又为稻田增肥,稻谷品质高且无公害,综合效益比单种水稻至少提高一倍,实现生态立体种养、稻蟹效益双增的多赢局面。
从全力推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到引导合作社开发水稻种植新模式,近年来,我市通过行政推动、各类示范区示范点的带动、水稻种植合作社和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拉动,全市水稻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市农业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我市水稻生产面积得到恢复性增长,全市拥有水稻插秧机47台、联合收获机械52台涌现出了20多个水稻生产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带动农户2000多户亩产增收400元,水稻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标志性产业。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水稻生产技术层面,我市先后引进了外地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诸如整地环节的激光整地技术,育秧环节的暗育出苗技术,并不断开发出稻蟹混养、稻鸭混养、稻虾混养等水稻种植新模式,探索出了多项适合全市不同区域、不同水稻品种、不同种植习惯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路线,制定了我省首个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程,初步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这位负责人举例说,目前,我市水稻生产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槐荫区吴家堡稻米产区实现了亩产1000斤,亩节本增收600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全程机械化种植让稻农省时、省力
近年来,为提振我市水稻产业发展,开始大力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从播种、育秧、趟田、插秧、收割,全部由机械完成。这种生产方式,不但把人们从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还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些大家伙,感觉轻松多了。在一处停放各种机械的车间里,牛科伟指了指身后的这些农业机械,现在水稻收割完后,农民们也不用打捆,直接将水稻装车拉走进行加工。我们算过一笔账,每亩稻田使用人工收割的成本约为400元,而使用机器的成本只有100元左右,这样足足能节省300元。
不仅仅是收割阶段,在水稻播种、育秧等种植阶段和最后的加工生产阶段也在向机械化方面转变。
机械化插秧可节约种子60%,减少粮食损失3%-5%。而且我们合作社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创新推出了暗育出苗技术,让稻苗在一个恒温、恒湿的暗室里先行发育,这样长出来的稻苗比直接在地里培育的稻苗要粗壮、耐倒伏。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直接将稻田交给我们托管,而托管费要比自己播种、收割的人工成本低了很多。牛科伟介绍,服务费每亩约470元左右,如果全部雇工,每亩折合费用可在1270元左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每亩每年可节省用工费800元,同时可解放大量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打工劳务收入。
这几年来,我们合作社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帮助下,投入资金500多万元,陆陆续续购置了秧盘播种成套设备2套、插秧机4台、喷杆式喷雾水田植保机2台、激光平地机2台、收割机7台等机械化设备同时,2016年又投资近300万元购置了一台大型的烘干机和加工设备。牛科伟向记者介绍,有了这么多切实的政策扶持,再加上这些农业机械以及合作社紧靠黄河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可以说农业生产正当时,我们合作社的水稻生产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多措并举确保黄河大米品质品相
除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能够为我市黄河大米产业发展带来希望之外,一种全新的水稻种植模式&mdash&mdash稻蟹混养种植模式也被引入济南,成为重振黄河大米的关键一招。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济阳区济阳街道的稼禾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访。稻蟹混养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具有一稻一蟹、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显著优势。公司负责人周玉光介绍,稻田可以为螃蟹提供天然饵料和栖息地,养出的螃蟹个大味美。同时,螃蟹吃掉了稻田里的害虫,粪便和残饵又为稻田增肥,稻谷品质高且无公害,综合效益比单种水稻至少提高一倍,实现生态立体种养、稻蟹效益双增的多赢局面。
从全力推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到引导合作社开发水稻种植新模式,近年来,我市通过行政推动、各类示范区示范点的带动、水稻种植合作社和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拉动,全市水稻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市农业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我市水稻生产面积得到恢复性增长,全市拥有水稻插秧机47台、联合收获机械52台涌现出了20多个水稻生产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带动农户2000多户亩产增收400元,水稻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标志性产业。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水稻生产技术层面,我市先后引进了外地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诸如整地环节的激光整地技术,育秧环节的暗育出苗技术,并不断开发出稻蟹混养、稻鸭混养、稻虾混养等水稻种植新模式,探索出了多项适合全市不同区域、不同水稻品种、不同种植习惯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路线,制定了我省首个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程,初步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这位负责人举例说,目前,我市水稻生产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槐荫区吴家堡稻米产区实现了亩产1000斤,亩节本增收600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