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小村庄里走出“非遗剪纸金奖”
  同时成长的还有他的作品,姜庆水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剪纸的题材也有创新。在客厅里,悬挂了部分剪纸作品,中国龙、十二生肖、童子等形象惟妙惟肖,仕女图、红楼梦等人物构图巧妙,富有艺术感染力,还有颇具西方画风的肖像画、抽象画。
一年刻出近十米《清明上河图》
姜庆水的作品里,最受瞩目的当然要数《清明上河图》。
姜庆水从沙发上站起来指着悬挂在影视墙上面的一幅剪纸长卷说,这也是他最得意的一组作品,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里悬挂的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差不多只有一半的长度,完整版的剪纸作品长9.8米,一同雕刻出来的有七幅。客厅有点小,放不开,只能剪裁其中的一部分挂出来。”
为了还原《清明上河图》的风貌,姜庆水采取了镂刻的方法,事先从网络上找到完整图片,参照着临摹勾勒了相关细节,然后再一刀一刀镂空。“最难的是人物的表情,几乎是一刀都不能出错,狭窄的纸面上,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把这个形象毁了,然后毁掉整幅剪纸。最繁杂的是亭台楼榭上的瓦片,密密麻麻的瓦片,画家可能一笔能画好多,剪纸却至少需要两刀三刀才能勾勒出一片瓦的形象。”
姜庆水的爱人赵以美回忆说,老姜创作《清明上河图》那一年,几乎着了魔,每天晚上守着一巴掌大小的纸面打磨。“差不多每天就只能刻出这么大面积,真是一巴掌左右。”
姜庆水也用手在剪纸上比划,一个手掌的面积里有一栋建筑,六个人物,还有辆马车。“遇到了建筑多、人物多的地方,可能一半的速度都没有。关键是不能毁刀,一刀下去刻出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下一刀只能按照上一刀去修改。”
拿了金奖还要开课堂
“我要把剪纸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热爱剪纸的人,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年6月,姜庆水在街道的支持下参加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技能比赛,斩获金奖。其中,这幅《清明上河图》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比赛当天,他更是现场剪裁一幅《大美泉城》,融合了泉标、荷花音乐喷泉等多种元素,展示了济南特色风貌,受到一致称赞。
姜庆水告诉记者,很开心能够得到专家的认可和鼓励。他也希望将来把剪纸技艺传承下去,在姜庆水眼中,最让他开心的是家人的支持。现在他的外孙已经开始跟他学习剪纸。
记者从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了解到,一直以来,十六里河街道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和传统艺人的影响带动作用,结合民俗和重要节庆活动,通过开展非遗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庄等活动,使豫剧、吕剧、山东快书、相声、舞龙舞狮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走上舞台,走到群众身边,使群众充分感受到非遗的魅力所在。
下一步,十六里河街道将充分发掘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力加强宣传引导,鼓励传统艺人带徒授艺,充分发挥传帮带传承机制,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