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的文化与历史
沿着青龙山步道继续前行,半山腰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佛塔,始建于隋代后期的四门塔。远远望着四门塔,造型并不华丽,我却能体会到这简洁中的生命力。大块青石是四门塔的主材,流畅的几何形勾勒了朴素的基调。塔刹向上逐层缩减,呈现一个宝箧印经塔的样子。四个方向各开一门,每个门内原来都有三座佛像,目前仅各剩一尊。在四门塔的考古中曾发现一个舍利石函,内有舍利。这些舍利是谁的?四门塔地基还有其他文物么?四门塔的建立又是因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恐怕需要更多的考古去发现了。
沿着山路继续上行,是刚发掘不久的神通寺遗址,登山过程中一定要回头再看看四门塔,我发现这是拍四门塔最好的角度。当我走到神通寺遗址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多东西可以看,无非一些凌乱的基础和东一块西一块的碑刻。这并不妨碍我这个思想活跃分子,调动脑细胞来幻想着神通寺曾经或许有过的辉煌。硕大的柱础上是挺拔的木柱,柱子构成的空间被木梁勾连,斗拱一层层的出挑,檩条一根根的排列,青瓦覆顶,我就这样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废墟,脑海里修造着我想象中神通寺的样子。
但话说回来,神通寺有一个特定的样子吗?历经“三武一宗”灭佛的毁坏,还有数次战乱的摧残,神通寺重建过数次,样子也有了多个版本。目前的遗址上明代碑刻最多,大概有十七块,元代和清代碑刻较少,我猜想神通寺在明代的规模应该很大吧?
攀登青龙山回望四门塔
遗址的北侧继续前行,有一座异常华丽的唐塔,和简洁的四门塔有着鲜明的对比,当地人叫它龙虎塔。看名字就知道了,这是青龙山和白虎山的组合体。据说龙虎塔的建造和武则天有关系,但这种说法是否是为了增加故事性而被某一时代的人臆造出来的,已无从考证。塔北还有46座宋元僧墓塔,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元代道兴禅师塔和德云禅师塔,他们都是神通寺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再往前走就是整个景区最后一处看点,山东省保存最好的唐代摩崖石刻群。丰富的题刻和历史名人的造像是我对这里最感兴趣的地方,其中10尊刻有武德、贞观、显庆、永淳、文明等年号,唐代皇室南平长公主、赵王李福、驸马刘玄意等是像主。古人把自己刻在崖壁上,与神佛同处,可能就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浪漫吧。
龙虎塔
沿着山路继续上行,是刚发掘不久的神通寺遗址,登山过程中一定要回头再看看四门塔,我发现这是拍四门塔最好的角度。当我走到神通寺遗址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多东西可以看,无非一些凌乱的基础和东一块西一块的碑刻。这并不妨碍我这个思想活跃分子,调动脑细胞来幻想着神通寺曾经或许有过的辉煌。硕大的柱础上是挺拔的木柱,柱子构成的空间被木梁勾连,斗拱一层层的出挑,檩条一根根的排列,青瓦覆顶,我就这样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废墟,脑海里修造着我想象中神通寺的样子。
但话说回来,神通寺有一个特定的样子吗?历经“三武一宗”灭佛的毁坏,还有数次战乱的摧残,神通寺重建过数次,样子也有了多个版本。目前的遗址上明代碑刻最多,大概有十七块,元代和清代碑刻较少,我猜想神通寺在明代的规模应该很大吧?
攀登青龙山回望四门塔
遗址的北侧继续前行,有一座异常华丽的唐塔,和简洁的四门塔有着鲜明的对比,当地人叫它龙虎塔。看名字就知道了,这是青龙山和白虎山的组合体。据说龙虎塔的建造和武则天有关系,但这种说法是否是为了增加故事性而被某一时代的人臆造出来的,已无从考证。塔北还有46座宋元僧墓塔,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元代道兴禅师塔和德云禅师塔,他们都是神通寺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再往前走就是整个景区最后一处看点,山东省保存最好的唐代摩崖石刻群。丰富的题刻和历史名人的造像是我对这里最感兴趣的地方,其中10尊刻有武德、贞观、显庆、永淳、文明等年号,唐代皇室南平长公主、赵王李福、驸马刘玄意等是像主。古人把自己刻在崖壁上,与神佛同处,可能就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浪漫吧。
龙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