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的文化与历史
http://www.readmeok.com//2018-5/3_69866
山东商报
在济南西街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东侧有两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店,上面写着“鞋文化”。小店的主人是今年58岁的彭仕增,紧挨着的两个房间,一个是他的工作室,一个是他的微型鞋展厅。
彭仕增正在展示他的微型鞋“泉城济南”记者张玉永摄
在这个十平米左右的微型鞋展厅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鞋子,形式各样,大小不同。微型鞋从8毫米到8厘米,从仿唐朝的翘头履到仿清朝的花盆底鞋,从二三十年代的燕尾包头到五六十年代的橡筋靴,再到九十年代的尖头鞋,每一双鞋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每一双鞋都是独一无二的。记者张玉永
祖孙三代与“鞋”为伍
今年58岁的彭仕增以前是济南皮鞋厂的一名皮鞋设计师,1992年皮鞋厂倒闭后,彭仕增离开工厂出去打工。下岗以后,他做过很多工作,“我卖过家具和酒,给人做过衣服,也到农村收过种子,但我最不舍的,还是做鞋子。
彭仕增在家附近开了一家修鞋店。附近很多人都认可他修鞋的手艺,别的鞋匠修不了的鞋子,拿到他这里,总能修好。彭仕增说这跟他在鞋厂时干过设计,懂鞋子有关。
彭仕增眼看着老皮鞋厂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渐渐被人遗忘,心里很是着急。2013年,老济南皮鞋厂旧址改造,在原址上建造了现在的西街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彭仕增被邀请到园区,打造了现在的微型鞋展厅。他说这样可以传承皮鞋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当时厂里老领导想重现皮鞋厂的历史,通过熟人找到了我,我就过来了。”
山东商报
在济南西街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东侧有两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店,上面写着“鞋文化”。小店的主人是今年58岁的彭仕增,紧挨着的两个房间,一个是他的工作室,一个是他的微型鞋展厅。
彭仕增正在展示他的微型鞋“泉城济南”记者张玉永摄
在这个十平米左右的微型鞋展厅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鞋子,形式各样,大小不同。微型鞋从8毫米到8厘米,从仿唐朝的翘头履到仿清朝的花盆底鞋,从二三十年代的燕尾包头到五六十年代的橡筋靴,再到九十年代的尖头鞋,每一双鞋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每一双鞋都是独一无二的。记者张玉永
祖孙三代与“鞋”为伍
今年58岁的彭仕增以前是济南皮鞋厂的一名皮鞋设计师,1992年皮鞋厂倒闭后,彭仕增离开工厂出去打工。下岗以后,他做过很多工作,“我卖过家具和酒,给人做过衣服,也到农村收过种子,但我最不舍的,还是做鞋子。
彭仕增在家附近开了一家修鞋店。附近很多人都认可他修鞋的手艺,别的鞋匠修不了的鞋子,拿到他这里,总能修好。彭仕增说这跟他在鞋厂时干过设计,懂鞋子有关。
彭仕增眼看着老皮鞋厂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渐渐被人遗忘,心里很是着急。2013年,老济南皮鞋厂旧址改造,在原址上建造了现在的西街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彭仕增被邀请到园区,打造了现在的微型鞋展厅。他说这样可以传承皮鞋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当时厂里老领导想重现皮鞋厂的历史,通过熟人找到了我,我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