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的文化与历史
白鹤书院明代济南最早的书院
白鹤书院是明代济南最早的书院,它的前身是明洪武八年历城知县周斯农在小清河南岸成立的白鹤书社(今明湖中学一带),当时规模就很大,入学者达到200人。到了明嘉靖四年,历城人周居岐弃官归里,立志讲学,改称为白鹤书院并自任山长,因此白鹤书院还带有一些民办的性质。书院所收的学生有两类,一是已入学的秀才,为了乡试,每月定期来书院听讲或考试;二是经县试合格的童生,编入“生童常课”,常年在书院学习。由于书院的存在,且“相继售(得到功名)者数人”,这里随之成为聚居区,人们便把白鹤书院所在的村庄称为了“白鹤庄”。白鹤书院延续至明一代,至清而废。民国后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济南乡师。
至道书院培养出一代名臣殷士儋
至道书院原名“湖南书院”,始创于明嘉靖十六年。基于“申励文人”的目的,济南知府司马泰相“于大明湖滨,改创佛宫,作湖南书院”,即今大明湖新区“钟楼遗基”北。为了维持书院教学,又把白云湖等地的良田120顷作为学田,用以赡养诸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学。当时的提学副使姚文炤负责招生工作,根据考生的成绩确定等级并加以供养。“ 历下四诗人”之一的殷士儋虽然年龄最小且最为贫穷,却因为文采出众,被选拔为湖南书院的学生。殷士儋后来官至内阁大学士,人称“殷阁老”。
殷士儋
到了嘉靖末年,提学副使邹善改湖南书院为“至道书院”,随后提学张江陵改为提学道,成了学政衙门。当时的至道书院,立有高楼,“俯瞰城内外如指掌”,历百年风雨屹立而不倒。
明代,书院开始逐渐由官方操控。至道书院与闵子书院、白鹤书院和历山书院(趵突泉东)等四个书院规模较大,它们连同殷士儋的“川上社”一起,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学术团体。
白鹤书院是明代济南最早的书院,它的前身是明洪武八年历城知县周斯农在小清河南岸成立的白鹤书社(今明湖中学一带),当时规模就很大,入学者达到200人。到了明嘉靖四年,历城人周居岐弃官归里,立志讲学,改称为白鹤书院并自任山长,因此白鹤书院还带有一些民办的性质。书院所收的学生有两类,一是已入学的秀才,为了乡试,每月定期来书院听讲或考试;二是经县试合格的童生,编入“生童常课”,常年在书院学习。由于书院的存在,且“相继售(得到功名)者数人”,这里随之成为聚居区,人们便把白鹤书院所在的村庄称为了“白鹤庄”。白鹤书院延续至明一代,至清而废。民国后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济南乡师。
至道书院培养出一代名臣殷士儋
至道书院原名“湖南书院”,始创于明嘉靖十六年。基于“申励文人”的目的,济南知府司马泰相“于大明湖滨,改创佛宫,作湖南书院”,即今大明湖新区“钟楼遗基”北。为了维持书院教学,又把白云湖等地的良田120顷作为学田,用以赡养诸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学。当时的提学副使姚文炤负责招生工作,根据考生的成绩确定等级并加以供养。“ 历下四诗人”之一的殷士儋虽然年龄最小且最为贫穷,却因为文采出众,被选拔为湖南书院的学生。殷士儋后来官至内阁大学士,人称“殷阁老”。
殷士儋
到了嘉靖末年,提学副使邹善改湖南书院为“至道书院”,随后提学张江陵改为提学道,成了学政衙门。当时的至道书院,立有高楼,“俯瞰城内外如指掌”,历百年风雨屹立而不倒。
明代,书院开始逐渐由官方操控。至道书院与闵子书院、白鹤书院和历山书院(趵突泉东)等四个书院规模较大,它们连同殷士儋的“川上社”一起,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学术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