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芙蓉街改造:建议重新引进老字号让老街复活
  转载自http://jinan.sdnews.com.cn/2010/9/15/945870



  百年芙蓉街到底走向什么样的未来,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两天来很多人打来电话或发邮件表达自己的建议,有外地人,也有济南人,其中一些老济南人在讲述百年芙蓉街历史的同时,盼望老芙蓉街恢复历史原貌,展现其文人墨客与商贾字号云集的活力。
  本版撰文 记者 崔艳红
  光滑的青石板下
  有淙淙的泉水
  说起曾经的芙蓉街来,已经74岁的老济南人朱希亮充满了感情,“我老伴就是在芙蓉街南头出生的,而我是出生在芙蓉街附近的街上,我们都是一起玩大的。现在街上的住户还都知道徐家有个徐宝兰!”
  朱大爷还记得当年的芙蓉街美景,光滑的青石板铺成的小街道, 大小字号、作坊分列道路两旁。清晨,石板路上会飘着薄薄地一层雾气,远远望去往来的行人似乎漫步于仙境之中。那时候,石板下还有暗渠,透过石板的缝隙就会看见在石板下面潺潺流淌着的泉水,而夜深人静的时候,走在街上便会听到石板路下面淙淙的泉水声,“可以说每天枕着泉水入梦!”
  “最好玩的是旺水期的时候,泉水会从石头缝儿里涌出来,倘若穿着布鞋,不一会儿鞋底就会被浸透,活脱脱一番清泉石上流的景象。中午,路边的买卖字号纷纷张起白布搭成的凉棚,芙蓉街上店铺密集凉棚首尾相连,便形成了颇为壮观的白色凉棚阵,伴着地面的泉水,很是清凉!”朱大爷仿佛回到了芙蓉街曾经的美景,老街恬淡悠闲,热闹而不喧嚣。
  文人墨客与
  商贾字号云集
  居民牛永兴家就在芙蓉泉边儿上,为了芙蓉泉改造,他拆掉了自己的房子,接受了泉城路街道办事处置换给他街对面的房子。现在他的房子成了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和一家老字号玉器店,“现在就先这样吧,以后需要改的时候再说。”
  “曾经的芙蓉街,那是很热闹的。我家五代人在这里居住,也算见证了这条老街的变迁吧!“已经年过半百的牛永兴说起老街的历史来滔滔不绝。“明清时期这条街的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有很多老字号,像瑞蚨祥布店,清朝同治年间济南的第一家眼镜店,当时济南最大的百货商店文升行。着名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许德一等人开办的教育图书社均曾在芙蓉街落户。你看,教育图书社的房子现在还有,但是曾经在这里工作的老人不多了!”牛永兴有些伤感。
  芙蓉街最繁荣的时候,一度成为经营文房四宝、乐器文教用品、古玩字画以及印刷业为主的商业街,聚集了刻字、铜锡器、乐器、服装鞋帽小吃店等店铺作坊。牛永兴在这个街上很多人都认识,因为老住户们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他的一个创举,就是1981年3月在芙蓉街上开办了第一个个体商店“济南历下永兴商店”。
  芙蓉街曾经是文人墨客流连的地方,过去芙蓉街北段有一座石桥,叫“青云桥”,就是取青云直上之意,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之名都是因文庙、府学、秀才们而命名的,当时外地来的文人雅士都把到芙蓉街一游引以为幸。清代诗人董芸曾寓居“芙蓉馆”,“这个位置大体就在芙蓉泉附近!”在牛永兴的记忆中,芙蓉街上有很多故事,有很多传说,但那个时候的芙蓉街已经没落了,没有了当时的繁华,有的只是大家努力的生活。
  重新引进老字号
  让老街复活
  从牛永兴的小商店开始,老街上又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商店,沉寂的芙蓉街开始了新的旅程。“从油盐酱醋,到面粉,我干了很多年,那时候街上没有商店,后来多起来了,慢慢的老街又恢复了活力!”
  “芙蓉街需要古典,需要恢复原貌,原来有当铺、有银号,我们就该重新引进来。昨天我又到芙蓉街上走了一趟,看看那些老房子,还有那些小吃店,真是挺难过,小吃店该坚决取消!”牛大爷从芙蓉街南头走到北头,一边儿走一边儿指着路边的建筑说这个当年是什么,那个当年是什么,听得路人们目瞪口呆,因为大家已经不知道当年的芙蓉街是啥样了。
  ■ 新闻链接
  芙蓉街的来历
  芙蓉街最早是一条众泉汇流的小溪,叫梯云溪。明成化三年(1467年),德王朱见潾来济建德王府时,芙蓉街仍是一条溪流,溪东为德王府的西苑。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德王府故址建山东巡抚衙门,将德王府的西苑废为民宅。从此,小溪东岸也开始有了民房和铺面。原先仅在西岸有些住家,现在小溪东岸也有了居民,两岸居民就有了相互间的来往。但溪流阻隔很不方便,尤其夏季流大势急更危险。为了方便往来,便纷纷以青石板搭盖其上,久之,板板相接就成了街,“梯云溪”成了石板路面下的暗沟,从而完成了由溪到街的转变。因梯云溪已消失,人们便借用了早已闻名的芙蓉泉名为街名,便有了芙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