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中国非遗推广与传播决定着非遗发展的未来
    其次我们来分析第二段阶段,即数字媒介融合条件下。前面我们已将谈到,非遗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关键是要找到非遗传统形态与现代推广与传播业态之间有关联点。其中,这个关联点的基础就是非遗资源的数字化。非遗资源数字化主要包含了一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资源与素材的数字化,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与出发点;二是内容的数字化,包括内容的生产、传播(包括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三是要重视数字化传播,除了内容生产数字化以外,传播的形式越来越依赖数字化,内容的传播也越来越依赖数字化的发展,首先是共享问题,也是非遗文化的大众化问题,越来越多的海量人群的传播;其次是精准传播问题,合适的时间、空间传播给合适的有需要的人,这个基于大数据的技术应用,如客户画像技术等,这都是一些很重要的发展趋势。

  最后我们来谈第三个阶段,即体验传播条件下。体验传播是一个新的概念。我们常讲,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个: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艺术。科学在认知过程中更多地是依靠观察,而艺术在认知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体悟体验。所以,体验在非遗推广与传播过程中意义重大。

非遗的的体验有两个这一方面:一是场景式体验;二是收藏、产业与产品的体验。在体验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要打破仅仅通过传统文献与师傅带徒弟式地学习体验、认知非遗资源价值的传统路径的格局,积极发展形成多元化的融合创新路径,来进一步强化与形成非遗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多元化的局面,即:

一是通过内容数字化及传播互联网化,使非遗及其资源的价值的传播更加便捷、更加迅速,进一步降低获取相关非遗及其资源的门槛与瓶颈,减少创新与融合发展的成本;

二是体验的科技化,是体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使内容更加深化、更加沉浸化,充分运用AR\VR等性的技术与方法,避免一提到传统非遗及其资源就与泛黄的古籍、衰败的遗存及腐朽的形式等联系起来,让成长与新时代与新科技环境下的青少年,面对传统非遗资源,难以激发自豪感,难以有吸引力,且容易产生自卑与挫败感,事实上,新的科技融合,特别是互联网与传统非遗文化的弘扬发展并不对立,特别是利用新科技融合技术、声光电技术及媒介融合技术等,最新进的科技融合手段不仅使传统非遗焕发青春,更能促进新的文化科技新业态的发展;

三是非遗产品的消费、交易与使用也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非遗文化体验,如电影、艺术衍生品等,都可以归为这一类,非遗文化产品的消费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遗文化体验的传播形式,特别是利用市场、产业等机制来通过消费式的体验来传播非遗文化,是一个时代的大课题;

四是世界范围内不同非遗文化的体验交流,是非遗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生命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非遗文化体验交流的国际化等方式、方法建设,不仅仅被进一步重视,并且会在进一步的体验交流中创新传播,也是非遗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与路径,这也同时为不断建构起我国文化资源的生发、生产与输出高地,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非遗文化的交流、传播、输出不是一个单向度的过程,更不是一个衰减的过程,而是一个交流、学习、生发、融合与创新的过程,这是由非遗文化资源的复用性与使用传播的增值性所决定的。这一点,对中国非遗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意义重大。

  当然,中国非遗发展的推广与传播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立体的状态,以上所分析的三个基本阶段,时方便分析的需要而进行的划分,事实上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的、共融的。特别是在现阶段,更是相互交叉存在。所以,我们在具体的同时过程中,要注意并充分运用这个基本的现实状况,把中国非遗发展的推广与传播工作,在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做实做好。(本文是根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约专家、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技艺推广与传播论坛上的发言整合而成,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