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为居民展示“绝活”
  http://www.readmeok.com/2017-5/24_59988
来源:山东商报

5月20日下午3点,邻里节下午场举办了“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山东省剪纸协会、济南民间文艺家协会、济南郭派形意拳协会的3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到现场,为居民展示了非凡的非遗绝活。一张张红纸、一个个杏核,经过他们的巧手,立马变成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荷花、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茶壶;而郭派形意拳的精彩表演,同样获得了居民们的不断喝彩。文/记者于蓓蕾曹建民崔艳红图/记者王晓峰


王涛向大家展示剪纸作品

  立体剪纸一亮相 引来一片惊叹声

  36岁的王涛一打开自己的剪纸作品,只听到台下传来“哇……”地一片惊叹声。他展示的是一幅立体剪纸“泉城鱼”,四条红纸剪就的鲤鱼栩栩如生,似乎刚刚从泉水中跃出,尾巴还带起了水花,旁边,是精致的泉标造型。王涛告诉大家,鱼是中国传统中的吉祥之物,有年年有鱼、富贵有鱼等美好涵意,而泉水、泉标和各大公园里的锦鲤,也是泉城的标志,所以,当初要创作一幅有济南特色的作品时,他就构思出了这么一个精彩作品。“创作这一幅作品,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他告诉记者。
  王涛虽然很年轻,却已经是济南剪纸非遗第三代传人,也是济南目前最年轻的非遗传人。同时,他还是济南大学客座教授,在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专业任教。他告诉记者:“我在这里任教三年了,一是给留学生上课,在好多留学生眼里,剪纸非常有中国传统的美感;二是中国学生上课,这些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是到国外的孔子学院当老师,在这里,他们要进行剪纸、国画、武术、书法这些传统技艺的学习。”



  现实版《核舟记》让居民成“粉丝”

  非遗传人邹炎赤带来了他的很多核雕作品,让不少居民感叹不已,纷纷上前观赏,有人还拿起旁边的放大镜仔细研究。雕在山楂核上的罗汉、樱桃核雕成的玉米、桃核雕成的蝉……精彩的作品让人领略了中国这项传统技艺的神奇之处。
  据邹炎赤介绍,核雕直白地说,就是在核上雕刻作画。核雕最早记载可见于宋朝中期,距今一千多年了。明朝时期,这门民间艺术颇为盛行,当时的平民百姓、达官贵人甚至皇亲国戚对核雕都大为钟情,皇宫里还专门请有核雕高手,为达官贵人们雕刻桃核,作为项链坠和衣饰物。核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这串橄榄核的罗汉表情太生动了!”在台下,不少居民围着邹炎赤,跟他交流起了核雕的知识,他告诉记者:“想练到在又小又硬的果核上雕图案,怎么也得练上一二十年才能像样,所以,现在市场上很少有手工雕刻的作品,多数是机器雕的。”

  学武先做人 忠厚为根本

  五行拳、六合棍、七星剑、形意连环拳、形意朴刀……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派形意拳传承人何向达和他的十几位徒弟,让居民们着实领略了一把中国武术的精妙。
  何向达师傅是济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派(云深)形意拳传承人。据他介绍,形意拳在济南已经传承了五代,有80多年的历史了,保留下了很多与众不同的独特练功方法和拳术、器械的套路。“民国时期,郭派形意拳非常兴旺,当时的特点是快,讲究快打直入,没有太多花哨。现在,郭派形意拳慢慢向强身健体转变,所谓外练五行、内练五脏,坚持练习形意拳,在养生、保健上的作用很不错。”
  记者看到,台上打出一套精彩五行拳的小伙子看上去非常年轻,问起他的年龄,何向达笑着说:“他算是青年一代,我们还有少年一代,我最小的几个徒弟今年都是十二三岁。”
  据他介绍,目前,济南练习郭派形意拳的有五六十人。“我们年龄大的六七十岁,中的三四十岁,最小的十来岁,没有出现断层,形意拳能持续受人欢迎,后继有人,是一件让人非常欣慰的事情。”何向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