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的文化与历史
http://news.e23.cn/content/2015-04-05/2 ... 00058
舜网-济南时报 记者 张卫波
“清明时节雨纷
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到清明,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起杜牧这首诗。春雨、行人、牧童、杏花村,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清明烟雨图。又是一年清明时,放假的人们也开始了奔波。古时候的济南人怎么过清明呢?其实,从古代才子的生花妙笔中,踏青、插柳、沽酒、远足等民间习俗都有着全面的展现。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诗,窥探一下古时的清明济南。
踏青郊游总相宜
踏青,是“清明”时节主要习俗之一,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每逢此时,人们相聚、扶老携幼、觥筹交错、夜暮而归。
清明时节,鸟语花香,天地间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春游》一诗中有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可不是么,憋了一个冬天,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最大的人生乐事恐怕就是踏青春游了吧。
济南是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但目前能查到的关于清明的诗歌集中出现在元明清三朝,前朝较少。元代的赵孟頫虽是浙江人,但这位仁兄的成名地可是咱大济南,一副《鹊华秋色图》足以让他名垂千古,孟頫兄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喜欢乱逛,这不,在某个清明时节,他在济南东郊看到了美景如画,便留下了“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东城》)的美句。清代济南诗人朱缃跟赵孟頫有同样的爱好,他在《清明日东城踏青》一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到济南东城踏青时见到的景色:“轻黄柳线落雏燕,浅碧草痕浅乳鸡。石影玲珑山寺小,烟光蒙密市楼低。踏青更向前村去,十树梨花开未齐。”雏燕、乳鸡、梨花初绽未开齐……那样的美景想想也是醉了,记者咋忍不住就想起南部山区的农家乐来了?
城外好,城里更美,文人喜欢女子是亘古不变的定律,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董元度坐不住了,这位清乾隆年间的大才子,昨儿刚看到一位售卖杏花的姑娘,心波难平,今儿又在满城春光中看到了一幅美景:少女们在柳树下荡着秋千,悦耳的莺鸣此刻是如此应景,董才子心想:这不是我曾经呆过的江南吗?但为什么春雨停了,那位卖杏花的姑娘却没有出来呢?她怎么了?有感而发,这位董大才子留下了“济南春好爱新晴,楼外秋千柳外莺。仿佛江南金粉地,穿街只少卖花声。”(《济南杂诗》)的名篇。
沽酒野餐同欢喜
清明正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时节,春阳照临,春雨飞洒,老济南城乡,都有插柳于门,妇女、儿童头戴柳枝、柳球的习俗。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八个字形象地概括了济南的城市特点。清明时节,柳树上出现的一缕缕新绿,带着十足的春天韵味,这样的美景自然逃不开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的视线,柳树的绰约风姿曾出现在许多古代诗人的笔下,为后人所欣赏。
出门在外,如果有人向你打听家乡的美景,相信你会自豪地敞开嘴巴大说特说,清代康熙年间诗人王苹是历城人士,终生不得志,青年时期为衣食奔走,曾西涉黄河,南渡钱塘,行程三千里,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顺道也成了故乡的形象宣传大使,当有人向王苹打听济南的风景如何时,他曾这样自豪地回答人家:“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春山泉响隔邻分,市口浮岚压帽裙。谁信出门如画里,不须着色李将军!”(《客有询济南风景者,示以绝句》) 意思是俺们济南人生活的地方可比江南美多了,清明时分,人们一走出家门,就如同进入了画中,不信你看,春日的大明湖畔杨柳含烟,我住的地方旁边桃花带雨,七十二泉喷涌更盛,春山之中亦随处可闻泉水叮咚,门上插着柳枝,妇女带着孩子们拿着柳枝编成的玩具……这样的美景,让出门在外的我如何不想“她”。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曾在济南当官的宋代文学家曾巩有“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花开”的佳句,描写的就是大明湖中环波亭边的柳色,美得恰如其分;明代诗人晏璧也曾留下了“杏花开遍柳垂丝,柳下清泉漾碧漪。莫折柔条留系马,绿阴深处听黄鹂。”(《济南七十二泉诗·柳泉》)他说的是“柳泉”边的柳色,美得呼之欲出;而清代诗人刘伍宽笔下的“明湖柳色”更为新鲜别致,亮丽动人:“鹊桥两岸近清明,点逗春光翠叶生。古寺楼台时隐见,画船箫鼓半阴晴。平铺鸭绿和烟重,淡染鹅黄着雨轻。莫向人间绾离别,一枝留取待新莺。”(《明湖柳色》)在这些诗人们的心中,柳树是美好的象征,他们在诗中也自然而然地把柳色当成了向人炫耀的资本,让济南的形象更加丰满。
泉城杨柳最多情
很多时令美食会在“清明”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清明踏青、沽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流传千古,在诗中,刚才还情绪低落的他,听到了牧童甜润的声音,看到了远处的杏花似锦、酒旗飘飘,心里立马“柳暗花明又一村”,美景加上好心情,杜牧之后不喝多了才怪。
天气转暖,清明节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在家喝点酒,去郊外挖点野菜,这大美春光,怎能忍心辜负?
先看看那些宅男。在泉眼儿边看着竞相涌动,喷珠吐玉,怎是一个惬意无比了得,明代诗人许邦才就美美体验了一把。许邦才在《丁丑春日再过泉亭酒家二首》中这样写道:“趵突泉头卖酒家,板桥迤逦跨河斜。东风解得丹青意,画出垂杨间杏花。”想象一下,在趵突泉边,一面酒旗在春风中飘摇,小桥将两岸连接起来,杨柳含烟吐翠,中间还点缀着朵朵浅白淡粉的杏花,美景相伴、好酒相随,不高兴都难。随后,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天下富足,田雯从主管宝泉局的户部侍郎位置上退了下来,他原本是德州人士,但因羡慕济南风景,定居大明湖畔,这不,一个清明春日,他闲来无事,便去杜康泉旁的酒楼上饮酒,看到美景后不能自已,立马写就一首《杜康泉上酒楼》,“波绿乱峰青,蹑屐夕烟扬。帘引燕子飞,雨过辛夷放”,朴素简练的文字丝毫挡不住景色的美。
与泉边湖畔的醉人春色相比,济南山中春景也毫不逊色。城南千佛山、城东锦屏山,城北华山和鹊山都是全家出游的好去处,明代诗人王象春描述了清明时分济南人到千佛山北麓游玩的热闹景象——人们穿着春衫到千佛山麓赏花、挖菜、野餐,“三月踏青下院来,春衫阔袖应时裁。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黄昏未得回。”(《踏青》)说起来,这个王象春可不简单,他家五世皆为进士出身。王象春虽也中得进士,但官运不佳,又碰上故乡灾乱不宁,于是变卖田产于1616年来到济南,在大明湖南岸百花洲上购得明“后七子”之一李攀龙的旧居为家,又筑“问山亭”自娱,自此徜徉于湖光山色中,倒也潇洒自在。
舜网-济南时报 记者 张卫波
“清明时节雨纷
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到清明,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起杜牧这首诗。春雨、行人、牧童、杏花村,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清明烟雨图。又是一年清明时,放假的人们也开始了奔波。古时候的济南人怎么过清明呢?其实,从古代才子的生花妙笔中,踏青、插柳、沽酒、远足等民间习俗都有着全面的展现。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诗,窥探一下古时的清明济南。
踏青郊游总相宜
踏青,是“清明”时节主要习俗之一,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每逢此时,人们相聚、扶老携幼、觥筹交错、夜暮而归。
清明时节,鸟语花香,天地间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春游》一诗中有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可不是么,憋了一个冬天,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最大的人生乐事恐怕就是踏青春游了吧。
济南是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但目前能查到的关于清明的诗歌集中出现在元明清三朝,前朝较少。元代的赵孟頫虽是浙江人,但这位仁兄的成名地可是咱大济南,一副《鹊华秋色图》足以让他名垂千古,孟頫兄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喜欢乱逛,这不,在某个清明时节,他在济南东郊看到了美景如画,便留下了“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东城》)的美句。清代济南诗人朱缃跟赵孟頫有同样的爱好,他在《清明日东城踏青》一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到济南东城踏青时见到的景色:“轻黄柳线落雏燕,浅碧草痕浅乳鸡。石影玲珑山寺小,烟光蒙密市楼低。踏青更向前村去,十树梨花开未齐。”雏燕、乳鸡、梨花初绽未开齐……那样的美景想想也是醉了,记者咋忍不住就想起南部山区的农家乐来了?
城外好,城里更美,文人喜欢女子是亘古不变的定律,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董元度坐不住了,这位清乾隆年间的大才子,昨儿刚看到一位售卖杏花的姑娘,心波难平,今儿又在满城春光中看到了一幅美景:少女们在柳树下荡着秋千,悦耳的莺鸣此刻是如此应景,董才子心想:这不是我曾经呆过的江南吗?但为什么春雨停了,那位卖杏花的姑娘却没有出来呢?她怎么了?有感而发,这位董大才子留下了“济南春好爱新晴,楼外秋千柳外莺。仿佛江南金粉地,穿街只少卖花声。”(《济南杂诗》)的名篇。
沽酒野餐同欢喜
清明正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时节,春阳照临,春雨飞洒,老济南城乡,都有插柳于门,妇女、儿童头戴柳枝、柳球的习俗。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八个字形象地概括了济南的城市特点。清明时节,柳树上出现的一缕缕新绿,带着十足的春天韵味,这样的美景自然逃不开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的视线,柳树的绰约风姿曾出现在许多古代诗人的笔下,为后人所欣赏。
出门在外,如果有人向你打听家乡的美景,相信你会自豪地敞开嘴巴大说特说,清代康熙年间诗人王苹是历城人士,终生不得志,青年时期为衣食奔走,曾西涉黄河,南渡钱塘,行程三千里,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顺道也成了故乡的形象宣传大使,当有人向王苹打听济南的风景如何时,他曾这样自豪地回答人家:“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春山泉响隔邻分,市口浮岚压帽裙。谁信出门如画里,不须着色李将军!”(《客有询济南风景者,示以绝句》) 意思是俺们济南人生活的地方可比江南美多了,清明时分,人们一走出家门,就如同进入了画中,不信你看,春日的大明湖畔杨柳含烟,我住的地方旁边桃花带雨,七十二泉喷涌更盛,春山之中亦随处可闻泉水叮咚,门上插着柳枝,妇女带着孩子们拿着柳枝编成的玩具……这样的美景,让出门在外的我如何不想“她”。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曾在济南当官的宋代文学家曾巩有“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花开”的佳句,描写的就是大明湖中环波亭边的柳色,美得恰如其分;明代诗人晏璧也曾留下了“杏花开遍柳垂丝,柳下清泉漾碧漪。莫折柔条留系马,绿阴深处听黄鹂。”(《济南七十二泉诗·柳泉》)他说的是“柳泉”边的柳色,美得呼之欲出;而清代诗人刘伍宽笔下的“明湖柳色”更为新鲜别致,亮丽动人:“鹊桥两岸近清明,点逗春光翠叶生。古寺楼台时隐见,画船箫鼓半阴晴。平铺鸭绿和烟重,淡染鹅黄着雨轻。莫向人间绾离别,一枝留取待新莺。”(《明湖柳色》)在这些诗人们的心中,柳树是美好的象征,他们在诗中也自然而然地把柳色当成了向人炫耀的资本,让济南的形象更加丰满。
泉城杨柳最多情
很多时令美食会在“清明”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清明踏青、沽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流传千古,在诗中,刚才还情绪低落的他,听到了牧童甜润的声音,看到了远处的杏花似锦、酒旗飘飘,心里立马“柳暗花明又一村”,美景加上好心情,杜牧之后不喝多了才怪。
天气转暖,清明节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在家喝点酒,去郊外挖点野菜,这大美春光,怎能忍心辜负?
先看看那些宅男。在泉眼儿边看着竞相涌动,喷珠吐玉,怎是一个惬意无比了得,明代诗人许邦才就美美体验了一把。许邦才在《丁丑春日再过泉亭酒家二首》中这样写道:“趵突泉头卖酒家,板桥迤逦跨河斜。东风解得丹青意,画出垂杨间杏花。”想象一下,在趵突泉边,一面酒旗在春风中飘摇,小桥将两岸连接起来,杨柳含烟吐翠,中间还点缀着朵朵浅白淡粉的杏花,美景相伴、好酒相随,不高兴都难。随后,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天下富足,田雯从主管宝泉局的户部侍郎位置上退了下来,他原本是德州人士,但因羡慕济南风景,定居大明湖畔,这不,一个清明春日,他闲来无事,便去杜康泉旁的酒楼上饮酒,看到美景后不能自已,立马写就一首《杜康泉上酒楼》,“波绿乱峰青,蹑屐夕烟扬。帘引燕子飞,雨过辛夷放”,朴素简练的文字丝毫挡不住景色的美。
与泉边湖畔的醉人春色相比,济南山中春景也毫不逊色。城南千佛山、城东锦屏山,城北华山和鹊山都是全家出游的好去处,明代诗人王象春描述了清明时分济南人到千佛山北麓游玩的热闹景象——人们穿着春衫到千佛山麓赏花、挖菜、野餐,“三月踏青下院来,春衫阔袖应时裁。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黄昏未得回。”(《踏青》)说起来,这个王象春可不简单,他家五世皆为进士出身。王象春虽也中得进士,但官运不佳,又碰上故乡灾乱不宁,于是变卖田产于1616年来到济南,在大明湖南岸百花洲上购得明“后七子”之一李攀龙的旧居为家,又筑“问山亭”自娱,自此徜徉于湖光山色中,倒也潇洒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