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的山水与旅游
转载自http://sd.sdnews.com.cn/jinan/201306/t20130619_1249817.htm
6月17日,“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济南趵突泉公园,
依依垂柳间,三股泉水喷涌极欢。
6月17日,济南出现"桑拿天",趵突泉公园里处处皆是"泉涌人欢"的场面。
6月17日,记者随“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济南趵突泉公园,只见依依垂柳之间,绿色的水面上,三股泉水喷涌极欢,心里顿时松下一口起来。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趵突泉到了黄色警戒水位,我曾很担心它会停止喷涌。
恐怕还没有一个泉像趵突泉一样,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的灵性,并左右满城人的心理感受。泉水喷溅,即使我们看不到听不到,但是心里是安静的,滋润的,丰茂的,但是如果没有了泉水,济南人的恐慌和焦躁不安情绪明显增加。电视里天天报告趵突泉和黑虎泉的地下水位情况;水位下降到黄色警戒线时,全城人都在关心节水保泉;每个济南人都会自豪地告诉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这里是泉城……前不久,济南市把趵突泉和大明湖等景区组合起来,打造“天下第一泉”景区,也是一个大手笔。
对于济南而言,趵突泉不仅仅像清澈的眼睛,更像它的性格和灵魂。
趵突泉为什么让济南人魂牵梦绕?
首先因为它见证了济南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济南古城的建城史,就是一部向泉水靠近的历史。位于济南东部的城子崖是龙山文化最早的发祥地,面积约在20万平方米以上,其建城史达4600年,这在我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是独一无二的。到商代这里有一个小国叫“谭”,后被齐国消灭。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西晋末年,济南郡治所由章丘平陵西迁到今天的济南古城内,称历城。在古历城东侧,建了一座新城来安置济南郡的府衙,当时叫做东城,济南出现了东西二城并治的城市结构。那时候,作为古泺水的发源地,趵突泉就是城市的一道著名景观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宋代,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等五县。北宋时期,曾巩在济南担任齐州太守,他疏通河道,筑城防水,并第一个明确把“趵突泉”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古人称趵突泉为“瀑流”,宋代济南民间流行“趵突”一说,它们都是象声词,发音类似“咕嘟”“噗噜”等,大概是描摹泉水喷涌时的声响。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说:“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济南城基本定型是在明代,现在的济南人称之为“明府城”。它建于明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当时济南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修,由土城变成了砖城。修建的济南城周长12里48丈,高3丈2尺,共有四门,分别为东门齐川门、西门泺源门、北门汇波门、南门舜田门,这是济南自古以来规模最大和最完善的一次城建活动,直到清末济南城的变化都不大。这个古城顺应山势、泉群和湖河走势而建,泉与水的特色都很明显,趵突泉作为群泉之首,更是成为一个地理标志。
其次是因为趵突泉象征着济南的文化和精神。中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曾两次提到它:公元前696年鲁桓公和齐襄公曾在泉边聚会。曾巩、苏轼、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郭沫若、启功等文人,对趵突泉及其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所题咏,使它的文明底蕴愈加深沉。在我办公室的一张挂历上,书法家张仲亭用小楷写了一首曾巩的《咏趵突泉》:“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曾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真是说透了济南泉水的真谛。当年,就是曾巩通过对趵突泉、大明湖等的一系列改造工程,把济南建成了一座“潇洒似江南”的园林城市。行走在趵突泉北岸,我看见泺源堂门柱上写着赵孟頫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元代,赵孟頫在济南任职,以《趵突泉》为题写下了这样一首七律:“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明成祖永乐年间,文学家晏璧在《趵突泉》一诗中写到:“渴马崖前水满川,江心泉迸蕊珠园。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第一泉”的称号就来自于这里。还有两个李姓的著名文人与趵突泉有关,一个是宋代词人李清照,一个是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李攀龙就在趵突泉东南处的沧园读过书,现在,沧园仍是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院里种满奇花异草。李攀龙也留下一些著名的诗句,然而,游客很少知道李攀龙其人。漱玉泉北边就是李清照纪念馆,有很多人把这里误认为是李清照故居。趵突泉内还有一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和乾隆光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康熙到这里来了3次,乾隆是两次。“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辉煌时期,犹如夕阳发出迷人的光彩,想当年,两位伟人都在趵突泉东池北岸的蓬莱社临水静坐,品茗赏泉,当它们品尝到趵突泉水后,就把从北京携带的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康熙还给它赐名“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流淌出一条济南的“文脉”,影响了济南人的思维,使济南人形成清澈、宽厚、包容、宁静、朴实柔顺的性格。
最后是因为趵突泉已经融入了济南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公园里,人们在漫步、戏水、品茗,感受着清泉带来的舒适和惬意。我自豪地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北方城市的生活比济南舒适,这里百姓热情,日子过得不疾不缓,社会治安状况极好,生活成本不高,像极了潺潺流淌的趵突泉水。在这座泉城,你可以坐游船环绕护城河和大明湖,可以提着水桶去泉边接水,还可以到古城区的泉水里游泳,到泉水边漫步,体验“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致。画家朋友泥土,前不久创作了一幅《济南胜景图》,长6米,现悬挂于山东大厦,描摹的是济南旧城景象。在这幅作品里,泉水是千姿百态,有水面上涌上来的,石板缝里流出来的,甚至还有从民居里淌出来的。人们可在自家阳台放下一个水桶把泉水直接提到屋子里,还可以赏泉、泡茶、品茗、洗菜、洗衣、养鱼、捞鱼、叉鱼、采藕、卖水……泉水的声音,笼罩着整个城市,泉水的气息,弥漫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这样的场景,也许是一种遥远的记忆,而泉水滋润出的妩媚和灵性却会永远在这个城市流传下去。
6月17日,“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济南趵突泉公园,
依依垂柳间,三股泉水喷涌极欢。
6月17日,济南出现"桑拿天",趵突泉公园里处处皆是"泉涌人欢"的场面。
6月17日,记者随“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济南趵突泉公园,只见依依垂柳之间,绿色的水面上,三股泉水喷涌极欢,心里顿时松下一口起来。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趵突泉到了黄色警戒水位,我曾很担心它会停止喷涌。
恐怕还没有一个泉像趵突泉一样,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的灵性,并左右满城人的心理感受。泉水喷溅,即使我们看不到听不到,但是心里是安静的,滋润的,丰茂的,但是如果没有了泉水,济南人的恐慌和焦躁不安情绪明显增加。电视里天天报告趵突泉和黑虎泉的地下水位情况;水位下降到黄色警戒线时,全城人都在关心节水保泉;每个济南人都会自豪地告诉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这里是泉城……前不久,济南市把趵突泉和大明湖等景区组合起来,打造“天下第一泉”景区,也是一个大手笔。
对于济南而言,趵突泉不仅仅像清澈的眼睛,更像它的性格和灵魂。
趵突泉为什么让济南人魂牵梦绕?
首先因为它见证了济南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济南古城的建城史,就是一部向泉水靠近的历史。位于济南东部的城子崖是龙山文化最早的发祥地,面积约在20万平方米以上,其建城史达4600年,这在我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是独一无二的。到商代这里有一个小国叫“谭”,后被齐国消灭。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西晋末年,济南郡治所由章丘平陵西迁到今天的济南古城内,称历城。在古历城东侧,建了一座新城来安置济南郡的府衙,当时叫做东城,济南出现了东西二城并治的城市结构。那时候,作为古泺水的发源地,趵突泉就是城市的一道著名景观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宋代,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等五县。北宋时期,曾巩在济南担任齐州太守,他疏通河道,筑城防水,并第一个明确把“趵突泉”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古人称趵突泉为“瀑流”,宋代济南民间流行“趵突”一说,它们都是象声词,发音类似“咕嘟”“噗噜”等,大概是描摹泉水喷涌时的声响。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说:“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济南城基本定型是在明代,现在的济南人称之为“明府城”。它建于明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当时济南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修,由土城变成了砖城。修建的济南城周长12里48丈,高3丈2尺,共有四门,分别为东门齐川门、西门泺源门、北门汇波门、南门舜田门,这是济南自古以来规模最大和最完善的一次城建活动,直到清末济南城的变化都不大。这个古城顺应山势、泉群和湖河走势而建,泉与水的特色都很明显,趵突泉作为群泉之首,更是成为一个地理标志。
其次是因为趵突泉象征着济南的文化和精神。中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曾两次提到它:公元前696年鲁桓公和齐襄公曾在泉边聚会。曾巩、苏轼、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郭沫若、启功等文人,对趵突泉及其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所题咏,使它的文明底蕴愈加深沉。在我办公室的一张挂历上,书法家张仲亭用小楷写了一首曾巩的《咏趵突泉》:“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曾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真是说透了济南泉水的真谛。当年,就是曾巩通过对趵突泉、大明湖等的一系列改造工程,把济南建成了一座“潇洒似江南”的园林城市。行走在趵突泉北岸,我看见泺源堂门柱上写着赵孟頫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元代,赵孟頫在济南任职,以《趵突泉》为题写下了这样一首七律:“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明成祖永乐年间,文学家晏璧在《趵突泉》一诗中写到:“渴马崖前水满川,江心泉迸蕊珠园。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第一泉”的称号就来自于这里。还有两个李姓的著名文人与趵突泉有关,一个是宋代词人李清照,一个是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李攀龙就在趵突泉东南处的沧园读过书,现在,沧园仍是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院里种满奇花异草。李攀龙也留下一些著名的诗句,然而,游客很少知道李攀龙其人。漱玉泉北边就是李清照纪念馆,有很多人把这里误认为是李清照故居。趵突泉内还有一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和乾隆光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康熙到这里来了3次,乾隆是两次。“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辉煌时期,犹如夕阳发出迷人的光彩,想当年,两位伟人都在趵突泉东池北岸的蓬莱社临水静坐,品茗赏泉,当它们品尝到趵突泉水后,就把从北京携带的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康熙还给它赐名“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流淌出一条济南的“文脉”,影响了济南人的思维,使济南人形成清澈、宽厚、包容、宁静、朴实柔顺的性格。
最后是因为趵突泉已经融入了济南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公园里,人们在漫步、戏水、品茗,感受着清泉带来的舒适和惬意。我自豪地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北方城市的生活比济南舒适,这里百姓热情,日子过得不疾不缓,社会治安状况极好,生活成本不高,像极了潺潺流淌的趵突泉水。在这座泉城,你可以坐游船环绕护城河和大明湖,可以提着水桶去泉边接水,还可以到古城区的泉水里游泳,到泉水边漫步,体验“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致。画家朋友泥土,前不久创作了一幅《济南胜景图》,长6米,现悬挂于山东大厦,描摹的是济南旧城景象。在这幅作品里,泉水是千姿百态,有水面上涌上来的,石板缝里流出来的,甚至还有从民居里淌出来的。人们可在自家阳台放下一个水桶把泉水直接提到屋子里,还可以赏泉、泡茶、品茗、洗菜、洗衣、养鱼、捞鱼、叉鱼、采藕、卖水……泉水的声音,笼罩着整个城市,泉水的气息,弥漫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这样的场景,也许是一种遥远的记忆,而泉水滋润出的妩媚和灵性却会永远在这个城市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