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的山水与旅游
转载自http://sd.sdnews.com.cn/jinan/201608/t20160820_2125343.htm
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最高的冢子(翻拍)
由梁王庄村民李秋生出资复建的纪念檀道济的檀公祠
鲁网8月20日讯 自从梁王庄发掘出东周大墓的消息传出,梁王庄这个此前并不为人熟知的村庄,很快成为近期济南市民关注的焦点。连日来,不少济南市民驱车赶赴梁王庄,想一睹大墓的风采。在大家的讨论中,有关“梁王”名字的由来成了关注的重点,甚至有市民认为,出土的大墓就是所谓的“梁王墓”等等。而在梁王庄村里老人们看来,梁王庄或许就是鲍叔牙家族陵园所在。(山东商报记者窦昊 )
乾隆时期还叫“梁家庄”
昨天上午9:00,记者再次来到梁王庄时,天气有些阴沉,雨后的“桑拿”效果初现。距离发现东周大墓不远的梁四村委会里,村民李心贞、王希孟、李恩世、李心平、李兆祥、李寿奎以及李秋生等人正在进行梁王村志的编纂工作。得知记者为东周大墓的事情而来,李心贞等人热情的向记者介绍了梁王庄的情况。
据了解,梁王庄自然村现有人口约8000人,韩仓河自南向北穿过村庄,将梁王庄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于该自然村巨大,因此分为了梁一、梁二、梁三、梁四共四个行政村,其中最近发现的东周大墓就位于原梁二村的土地内。而大墓内出土的鹅卵石,就是由韩仓河从南部山区带过来的。也正因为韩仓河带来了众多的鹅卵石,梁王庄村民称呼这一段的韩仓河为石河(崖)。“别看我们现在称为梁王庄,但其实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名为梁王。因为村里并没有姓梁的。”王希孟说,因此有关“梁王”为梁姓与王姓指代该村的命名方式被众人否定了。记者了解到,在史籍中最早记录有关梁家庄的资料,已经是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历城县志》的事了。而记者在这本《历城县志》中看到,梁王庄当时的名称为“梁家庄”,“王”字并不在其中。直到民国年间续修的《历城县志》才以“梁王庄”的名称相称。如此推算,梁王庄名称的出现应该是在清乾隆之后,但是有清一朝,所有的王爷并没有封地,并且也没有梁王的封号。如此一来,许多村民认为的梁王庄应与某位被封为“梁王”的天潢贵胄有关联的假设就不攻自破了。
那么,到底梁王庄因何命名?对此,李心平认为,梁王的名称得以流传下来,肯定是有根据的。“成语唱筹量沙的典故是南朝刘宋的檀道济用土丘撒上粮食进行伪装,让敌人不敢继续消耗而退兵。当时檀道济就是在如今的梁王庄这里实施的这一伪装行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梁王庄的‘梁’字当是‘粮’或者‘粱’的转写。”王希孟说。
不仅如此,李寿奎告诉记者,由于七十二泉中的白(沙)泉就在梁王附近,因此所谓的唱筹量沙很有可能真的“主角配角都是沙子”,“白泉又叫白沙泉,是因为泉水里带有白色的沙子,远看上去很像粮食。当年檀道济驻扎在这里,一定会有当地人帮助,取用白沙泉附近的白沙,撒在土丘上,敌人的侦察兵很容易就看成了粮食。”李寿奎说。
“72冢”或为鲍氏陵墓
梁王庄的老人都知道,村子早先有众多土丘,当地人称为“冢子”,由于数量众多,因此有72冢之称。梁王庄的人此前都相信,这些冢子都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檀道济“唱筹量沙”时留下的遗迹。“早些年,这些冢子都分布在梁王庄的东南四五里的一个范围内,有的是一个冢子单独矗立,有的是两个并立。后来在大搞革命生产时,这些冢子的土被取用垒猪圈、盖房等,渐渐都没了,如今只剩下三个冢子还能看到。而这次出土东周大墓的,就是当初最大的那个冢子,墓葬就在它的正下方。”李兆祥说。
对于这个最大的冢子,李恩世印象最深,他告诉记者,这个冢子当年足有五层楼那么高,像个小山一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冢子顶上还有一块木制的牌子,上面写有“国家保护单位”之类的字样。“当时就有人说冢子下面可能有文物,但是当时大家谁也没在意。”李恩世说。李心贞也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王舍人镇文化馆的潘姓馆长就曾说梁王庄的冢子下面肯定有“宝藏”,如今一语成谶。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最大的冢子下面就是这个东周大墓的话,那么其余的冢子下面,或许也有古代遗存。或者说,这些冢子其实并非檀道济所留的遗迹,而是檀道济就着当年即矗立在此的冢子将计就计,用粮食略加伪装即成功骗过了敌人。“更进一步来说,这些冢子很有可能就是古代的坟墓上的封土。”王希孟说。而如此众多、号称“72冢”的密集墓群的存在,或许意味着这是某个贵族的家族墓地。
至此,李心贞认为,结合东周时期鲍山周围属于鲍叔牙封地的史实,那么梁王庄的众冢子如果是墓群的话,很有可能就是鲍氏家族的陵园。而当地流传的所谓“先有梁王城,再有平陵城”的传说,很有可能所谓的梁王城指的就是鲍氏家族聚居的城邑甚至是他们身后的陵园。
相关新闻
用村志记住乡愁
东周大墓出土了不少文物,这对梁王庄的村民来说并不是十分惊讶,因为以前梁王庄也曾出土过“老东西”。1976年,梁王庄砖厂生产取土时,李心贞就曾亲身经历了一次挖出文物的事。“那天我们正在砖厂附近取土准备用来烧砖,忽然有人说挖到东西,我们跑过去一看,是许多青铜刀币。全部挖出来之后,放了足有一脸盆之多。”李心贞说,几个年轻人将这些刀币取出来之后,全部上缴给了大队,并得到了几块糖的奖励。在那之后,刀币的下落李心贞等人就不清楚了。
如今,为了配合新东站片区的建设,梁王庄原有的老屋已经荡然无存。李心贞等人生活了一辈子的故乡消失了,这让他们感觉特别失落。“村民们在外面租房子住,原来的东西都没了,大家十分想念。”李心贞说。为此,在李秋生等人的支持下,由历城区鲍山街道办主办了一份名为《梁王记忆》的内部刊物。第一期就印了五百五十份,全被村民们拿回家收藏。不仅如此,李心贞还曾在村庄拆迁之前,用视频记录下了村子里的影像资料,放到网上之后,获得了众多梁王人的点赞,有的人还哭着感谢李心贞为他们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希望东周大墓的发掘可以为梁王庄的历史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梁王人能够更加为自己的故乡而骄傲。”李心贞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最高的冢子(翻拍)
由梁王庄村民李秋生出资复建的纪念檀道济的檀公祠
鲁网8月20日讯 自从梁王庄发掘出东周大墓的消息传出,梁王庄这个此前并不为人熟知的村庄,很快成为近期济南市民关注的焦点。连日来,不少济南市民驱车赶赴梁王庄,想一睹大墓的风采。在大家的讨论中,有关“梁王”名字的由来成了关注的重点,甚至有市民认为,出土的大墓就是所谓的“梁王墓”等等。而在梁王庄村里老人们看来,梁王庄或许就是鲍叔牙家族陵园所在。(山东商报记者窦昊 )
乾隆时期还叫“梁家庄”
昨天上午9:00,记者再次来到梁王庄时,天气有些阴沉,雨后的“桑拿”效果初现。距离发现东周大墓不远的梁四村委会里,村民李心贞、王希孟、李恩世、李心平、李兆祥、李寿奎以及李秋生等人正在进行梁王村志的编纂工作。得知记者为东周大墓的事情而来,李心贞等人热情的向记者介绍了梁王庄的情况。
据了解,梁王庄自然村现有人口约8000人,韩仓河自南向北穿过村庄,将梁王庄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于该自然村巨大,因此分为了梁一、梁二、梁三、梁四共四个行政村,其中最近发现的东周大墓就位于原梁二村的土地内。而大墓内出土的鹅卵石,就是由韩仓河从南部山区带过来的。也正因为韩仓河带来了众多的鹅卵石,梁王庄村民称呼这一段的韩仓河为石河(崖)。“别看我们现在称为梁王庄,但其实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名为梁王。因为村里并没有姓梁的。”王希孟说,因此有关“梁王”为梁姓与王姓指代该村的命名方式被众人否定了。记者了解到,在史籍中最早记录有关梁家庄的资料,已经是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历城县志》的事了。而记者在这本《历城县志》中看到,梁王庄当时的名称为“梁家庄”,“王”字并不在其中。直到民国年间续修的《历城县志》才以“梁王庄”的名称相称。如此推算,梁王庄名称的出现应该是在清乾隆之后,但是有清一朝,所有的王爷并没有封地,并且也没有梁王的封号。如此一来,许多村民认为的梁王庄应与某位被封为“梁王”的天潢贵胄有关联的假设就不攻自破了。
那么,到底梁王庄因何命名?对此,李心平认为,梁王的名称得以流传下来,肯定是有根据的。“成语唱筹量沙的典故是南朝刘宋的檀道济用土丘撒上粮食进行伪装,让敌人不敢继续消耗而退兵。当时檀道济就是在如今的梁王庄这里实施的这一伪装行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梁王庄的‘梁’字当是‘粮’或者‘粱’的转写。”王希孟说。
不仅如此,李寿奎告诉记者,由于七十二泉中的白(沙)泉就在梁王附近,因此所谓的唱筹量沙很有可能真的“主角配角都是沙子”,“白泉又叫白沙泉,是因为泉水里带有白色的沙子,远看上去很像粮食。当年檀道济驻扎在这里,一定会有当地人帮助,取用白沙泉附近的白沙,撒在土丘上,敌人的侦察兵很容易就看成了粮食。”李寿奎说。
“72冢”或为鲍氏陵墓
梁王庄的老人都知道,村子早先有众多土丘,当地人称为“冢子”,由于数量众多,因此有72冢之称。梁王庄的人此前都相信,这些冢子都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檀道济“唱筹量沙”时留下的遗迹。“早些年,这些冢子都分布在梁王庄的东南四五里的一个范围内,有的是一个冢子单独矗立,有的是两个并立。后来在大搞革命生产时,这些冢子的土被取用垒猪圈、盖房等,渐渐都没了,如今只剩下三个冢子还能看到。而这次出土东周大墓的,就是当初最大的那个冢子,墓葬就在它的正下方。”李兆祥说。
对于这个最大的冢子,李恩世印象最深,他告诉记者,这个冢子当年足有五层楼那么高,像个小山一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冢子顶上还有一块木制的牌子,上面写有“国家保护单位”之类的字样。“当时就有人说冢子下面可能有文物,但是当时大家谁也没在意。”李恩世说。李心贞也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王舍人镇文化馆的潘姓馆长就曾说梁王庄的冢子下面肯定有“宝藏”,如今一语成谶。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最大的冢子下面就是这个东周大墓的话,那么其余的冢子下面,或许也有古代遗存。或者说,这些冢子其实并非檀道济所留的遗迹,而是檀道济就着当年即矗立在此的冢子将计就计,用粮食略加伪装即成功骗过了敌人。“更进一步来说,这些冢子很有可能就是古代的坟墓上的封土。”王希孟说。而如此众多、号称“72冢”的密集墓群的存在,或许意味着这是某个贵族的家族墓地。
至此,李心贞认为,结合东周时期鲍山周围属于鲍叔牙封地的史实,那么梁王庄的众冢子如果是墓群的话,很有可能就是鲍氏家族的陵园。而当地流传的所谓“先有梁王城,再有平陵城”的传说,很有可能所谓的梁王城指的就是鲍氏家族聚居的城邑甚至是他们身后的陵园。
相关新闻
用村志记住乡愁
东周大墓出土了不少文物,这对梁王庄的村民来说并不是十分惊讶,因为以前梁王庄也曾出土过“老东西”。1976年,梁王庄砖厂生产取土时,李心贞就曾亲身经历了一次挖出文物的事。“那天我们正在砖厂附近取土准备用来烧砖,忽然有人说挖到东西,我们跑过去一看,是许多青铜刀币。全部挖出来之后,放了足有一脸盆之多。”李心贞说,几个年轻人将这些刀币取出来之后,全部上缴给了大队,并得到了几块糖的奖励。在那之后,刀币的下落李心贞等人就不清楚了。
如今,为了配合新东站片区的建设,梁王庄原有的老屋已经荡然无存。李心贞等人生活了一辈子的故乡消失了,这让他们感觉特别失落。“村民们在外面租房子住,原来的东西都没了,大家十分想念。”李心贞说。为此,在李秋生等人的支持下,由历城区鲍山街道办主办了一份名为《梁王记忆》的内部刊物。第一期就印了五百五十份,全被村民们拿回家收藏。不仅如此,李心贞还曾在村庄拆迁之前,用视频记录下了村子里的影像资料,放到网上之后,获得了众多梁王人的点赞,有的人还哭着感谢李心贞为他们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希望东周大墓的发掘可以为梁王庄的历史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梁王人能够更加为自己的故乡而骄傲。”李心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