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小吃街乱象调查:擤了一把鼻涕接着烤鸡腿
来源:大众网
山大北路的一个小吃街,垃圾和食材堆放在一起。
本报记者 孟敏 摄 济微路的一条小吃街上,摊主一边擤鼻涕一边烤鸡腿,卫生状况堪忧。实习生 张明娟 摄本报记者 孟敏 林媛媛 实习生 张明娟 贾景媛 豆浆油条白吉馍、鸡蛋灌饼蛋炒饭,这些小吃方便了市民的生活,然而小吃街的卫生状况堪忧:边擤鼻涕边炸鸡腿,不洗碗或者用污水洗碗,垃圾和食材堆放在一起…… 路边尘土大,熟食多没有任何遮盖 19日中午,在舜玉小区的小吃街,一拐进这条街就远远看见一张案板上面放着几块切好的肉,直接暴露在灰尘里。记者看了好几家肉铺,发现这一小区的肉案都没有橱窗玻璃,条件好点的就是插上四根小棍用保鲜膜撑起来遮风。
在山大北路的一条小吃街,情况更加糟糕。两桶垃圾、一桶酱油和四五袋食材堆放在一起,看起来像是垃圾堆。“平时食材就这么堆放着,随取随用。”一位市民说,这边车来车往,尘土都落在了食材上。这条小吃街的北侧已用围墙围住,即将施工,而南侧的桌上则摆放着烤熟的麻团、油饼和十几道做熟的菜肴,上面没有遮挡物,直接裸露在路边。一辆大卡车经过,扬起的尘土直接落在了饭菜上。
济微路一处电线杆台子,旁边的摊主很随意地把三大袋子豆腐干放在上面,而马路上车来车往,尘土落到了豆腐干上面。摊主毫不在意,用完一袋再打开一袋接着用,一点也不耽误生意。
擤一把鼻涕,手往围裙上一擦接着烤鸡腿 在省城多条小吃街上,因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参差不齐,小吃摊食品的卫生状况实在让人很难放心食用。济微路的小吃街上,来这里吃饭的学生和上班族络绎不绝。在一个做肉饼的小吃摊前,男摊主两只手揉着面,嘴上还叼着一支烟,烟灰落到了案板上,男摊主视而不见,烟灰就和进了面团里。不一会儿的功夫,这个面团就被女摊主做成肉饼,递到顾客的手里。
在一个卖烤鸡腿的摊前,摊主一弯腰擤了一把鼻涕后,随便在油乎乎的围裙上擦了一下手,接着摆弄起了烤架上的鸡腿,并张罗着给几位顾客拿鸡腿装袋子。
在山大北路、山大路、舜玉路等多条小吃街上,绝大多数摊主在制作食物时都不戴口罩,而对着食物咳嗽、打喷嚏的摊主更是见怪不怪。舜玉小区小吃街仅有一家店主戴了一次性塑料手套,大部分摊主还是戴着围裙的,忙完一遍,把手往围裙上一擦,手就“干净”了,继续操作。有店面的商家都将厨房藏在里屋,用各种东西遮挡。
标着“鲜牛奶”,反问“这个价能买到鲜牛奶么” 上午11点半,浆水泉路的小吃街开始热闹起来。到了下午1点半,地面上已布满了用过的纸巾,随处可见烧烤吃完后的竹签,每一家小摊脚下都堆着垃圾和纸巾。浆水泉路有的店室内掉墙皮,有的店外边油烟“垂涎欲滴”。
下午两点半,刚巧收垃圾的车也来光临小吃街,记者这才发现在小吃摊对面竟然是一个垃圾场。很快,好几大袋垃圾就被装上了车。
在山大北路上,小吃店的店主把污水直接倒在路边,市民骑车经过时,一不小心就被溅起的污水弄脏了裤腿。
在济微路、山大路、山大北路、浆水泉路的好几家店都没有发现工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等执照。没有执照的店,食品来源能否有保障?家住济柴九宿舍的一位市民说,便宜的肉包子她从来不买,很多“垃圾肉”绞碎后流入到小店里,那些肉是剔除的淋巴、乳腺和肥膘,食用后对人危害很大。
在济微路小吃街上一家卖“鲜牛奶”的小摊上,花1.5元就能买一杯“鲜牛奶”,一打开杯子盖,一股很浓的奶精味伴着热气涌了上来,“闻着就不是鲜牛奶的味儿。”听记者这么说,店主理直气壮地回了一句,“这个价你能买到鲜牛奶吗?” 塑料套着碗,滚烫的食物直接倒进去 从滚烫的水中捞出的面条直接倒进套着塑料袋的碗里,然后浇上滚烫的汤,端到客人的桌上。这样的情形,相信对很多经常在小吃街吃饭的市民来说都不陌生。为了方便快捷,绝大多数小吃摊都选择用塑料袋套碗盘的形式。
“我从摆摊开始就是用套塑料袋的碗盛面,干了好几年了,从来没听说过吃出事的。”19日中午,在棋盘小区内的小吃街上一摊主无所谓地告诉记者。记者表示不愿意用套袋的碗吃饭,能不能直接用碗吃,摊主告诉记者,这十几个塑料碗他用了一年多了,从来都是套着袋子用,一次也没洗过。“你直接用碗吃更不卫生,套袋子干净。”这位摊主还说,小吃街上一般用水都比较麻烦,如果不套袋的话刷碗就很费劲。“再说了,这个摊子就我们两口子忙活,哪有时间刷碗啊?” 记者在多条小吃街走访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小吃摊都是采用塑料袋套碗盘的方式,不管是炒菜米线面条麻辣烫还是油炸食品,出锅直接装进塑料袋。记者采访时遇到一个正在买炸串的年轻人,炸馒头片、炸肉和炸青菜从锅里出来之后,还“哧啦哧啦”地滚着油花,直接就被装进塑料袋里。这个年轻人告诉记者,他常年在小吃街吃午饭,都是用塑料袋装,“也听说过塑料袋装高温食品不安全,但是没办法啊,摊子上没有一次性的碗盘,我上班也不可能自己带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