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塑造毛猴七十二变 五旬匠人复原方寸市井人间
2023-12-16 07:57:30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author:责任编辑:鞠月芹
57岁的杨凤岩是一位传统的毛猴匠人,也是济南毛猴第三代非遗传承人。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倩 摄
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老舍夫人胡絜青先生曾这样描绘一种老北京民间工艺&mdash&mdash毛猴。在济南,57岁的杨凤岩便是一位传统的毛猴匠人,也是济南毛猴第三代非遗传承人。30多年间,他醉心于毛猴创作,用辛夷和蝉蜕塑造出毛猴七十二变的形态,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毛猴作品向世人展现了老济南的市井文化和人生百态。
6岁初识毛猴 热爱生根发芽
走进杨凤岩的工作室,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地下室里,济南毛猴和毛猴杨的牌匾赫然在目。宽大的桌面上摆放着两盏台灯、几支白乳胶和502胶,还有装着剪刀、镊子、竹签等工具的盒子,桌旁的架子上摆放着成箱的辛夷和蝉蜕。
杨凤岩告诉新黄河记者,毛猴又叫半寸猢狲,是一种民间工艺品,起源于晚清,因其浑身披毛,长相、形态都酷似猴子,所以被称为毛猴。
这是木兰花的花蕾,在中药里叫辛夷,一般用它做毛猴的猴身蝉蜕就是知了壳,用它的头做猴脸,粗壮的前腿用来做毛猴的下肢,后腿做上肢,触须当猴子耳朵,有一些蝉蜕上的毛可以弄湿了做猴子的毛发,非常逼真。他说,古时候用辛夷、蝉蜕、木通和白芨这4种药材做猴料,后来,用来做帽子的木通和用作黏合剂的白芨便有了更适宜的材料替代。
说起和毛猴的不解之缘,杨凤岩的记忆回到6岁那年。据他称,奶奶当时常流鼻血,所以便喝中药调理身体。每当熬完药,奶奶就挑出里面的辛夷等几味中药,给他做成毛猴。那时我还小,第一次见这个玩意儿,觉得非常有趣。自此,毛猴给年幼的杨凤岩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杨凤岩又盯上了父亲制作的毛猴,每次都把那些小猴子重新排列组合。不管是布景还是毛猴,他都爱不释手。小时候我最喜欢跟着父亲去郊外找知了壳,然后回来自己粘毛猴。杨凤岩说,虽然他生疏的手法常被父亲挑刺,但他对毛猴的热爱却丝毫不减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