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小区里的免费理发师:张传升
1977年,张传升正式调到济南,正好单位有理发工具,平时有空的时候,他就过去给同事理发。
1983年,他考入外省一所大学,学校在郊区,地理位置偏僻,那个年代交通不像现在这样便利,同学们要上一趟市区十分不方便,更别说理发了。但幸运的是,上学期间,张传升便带着自己的理发工具,经常利用周六下午或者周天没事的时候给同学理发。
十个推子
后来找张传升理发的人越来越多,平均两天就会理一次。有的人觉得不好意思想给钱,但他坚持不收任何费用。
毕业之后,理发工具也跟着张传升从学校走进了单位,除了身边的同事还有小区的邻居。尤其过年的时候,按照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大家都要在年前理个发,每到这个时候,理发店里挤满了人,排队要等很长时间,很多人就去找他理发。
2009年张传升从工作岗位上退休,退休之后的生活多了几分清闲,帮人理发也越来越频繁。“主要是小区的人一年能理个几百次吧,平均下来,两天理一次。”他说,从手推到电推,用坏了约十个了。
渐渐的,张传升练就了一门好手艺,平头,分头,青年头,他都能轻松驾驭。根据脸型来定发型,这些发型都是比较实用而传统的,他认为要理出层次感。说起现代的新式发型,张传升感叹观念不一样了。每当理发时,张传升的两只眼睛都紧紧盯着头发,生怕给理坏了。“现在也是跟不上潮流了,我看外面的一些理发店给理得头发,头两侧的头发故意推掉,露出两侧的头皮来,这要搁在以前理坏了才会那样。”他开玩笑道。
多年形成的习惯,别人出门带收音机带各种东西,而张传升出门喜欢带着推子,随时准备着帮需要的人理发。有时候他在社区做运动,打乒乓球,遇到有人要理发,张传升就用理发工具,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剪完头发接着打球,“大家也都乐乐呵呵的,并不麻烦。”
上门服务
张传升理头发的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也因此更多的是上门服务,有的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一个电话,他马上带着推子去老人家里。
住的时间一长,大家也就渐渐熟悉起来,也就知道小区里有这样一位会理发的邻居,张传升说,一些老年人也不是图免费,因为他们行动不便,有人能够去家里省很多事。“时间长了他们都有我的电话号码,需要的时候打一个电话我就过去了。”张传升说,现在自己的身体还不错,每天都会坚持锻炼,站着给人理发时还不觉得吃力,不过有的老人没法站着给他们理。
他说自己印象比较深的一位老人,已经年过八十,头两年坐在轮椅上的时候自己就去帮他理发,从去年开始那名老人卧床不能动了,每当老人头发长了,他还是会去家中给老人理,“因为他躺在床上,理起来比较困难和吃力,我需要跪在床上,一手托着老人的头,一手推发,尤其是后脑勺的头发不好剪,所以一般都是直接推光。” 有一个住在23楼的老人,患有心脏病,需要理发的时候就打电话给他,张传升也是毫不犹豫地带上工具过去,也有一些腿脚方便的,会专门跑到张传升家里去请他帮忙,这时他都会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帮忙。
除了这些,在舜德居委会的提议下,张传升还会去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帮助老人理发。“居委会组织一般一个月一次。”他说,居委会为了支持他还专门给提供了电动推子。
坚守与传承
张传升说,现在在理发店理头发20元下不来,小区里有不少保安和保洁,他们收入都不高,“我会主动提出帮他们理发,能帮一点是一点。”
前段时间,舜德社区举办了一场文化节,借着文化节人多,他在社区里摆了一个理发摊。过来理发的有小区内的保洁、保安,很多人都说张传升理得比理发店的还好,还有人希望他定期在这里理发,支付他理发钱。“考虑到大家的需求,社区居委会也很支持这件事情,帮着从多方协调,我们定在每个月的15号和30号这两个日子专门为大家理发。”张传升说,当然是不会收费的。
对于张传升的做法,老伴和女儿都很支持,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反对的话。“年轻时就喜欢运动,锻炼了一个好身体,想把这份工作坚持下去。”说着他卷起自己的袖口,攥起拳头自豪地表示,自己还有肌肉。
退休之后,张传升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资,虽然不是最高的,但也不是最低的,他说不想用这门手艺去赚钱,想为这个社会尽一些力,别人心里高兴,自己心里也高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帮助他人,想把这份爱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