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老教授掷万元买保健品 醒悟写防骗真经
在她看来,保健品公司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些购买心理,进行推销。黄婆婆坦言,这些年来,她逐渐发现了保健品销售的一些猫腻,不少保健品业务员都有一套“坑老”套路。
“请来所谓的'专家',巧舌如簧,或是用点小恩小惠吸引你,让你占小便宜吃大亏。”她举例,曾经看到电视上有“专家”卖风湿药,还号称药是三代祖传,结果媒体曝光称“专家”是临时演员扮演的。黄婆婆说,她自己参加保健品讲座也能发现破绽。有一次她参加一场保健品讲座,对方在卖一种养生酸奶,号称功能媲美骆驼奶、企鹅奶。“我一听就有问题,企鹅不是哺乳动物,怎么会有奶呢?所以我当场就提出了,讲课的人也只好转移话题。”
她说,很多保健品都号称是稀缺的产品资源,声称“特供”,或是“中央首长”的“保健医生”开发的。“有一次我买了一种号称日本风行的保健品,结果我让在日本留学的孙女去查,发现日本根本没有这回事。”
她告诉记者,事实上,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相关部门查处,老人也知道很多保健品不可信,她也曾问过相熟的业务员为什么还要继续推销。“他们总会说,有的保健品是有问题,但他们卖的保健品没有问题,真真假假,老年人也无法判断。”
昨日,记者也佯装老人的亲戚,致电其中一名保健品业务员,对方声称虽然市场上有的保健品确实有问题,但他们售卖的保健品有批号,是合格正规的,但当问及为何不开发票时,对方则声称“哪家公司一查都有问题,我们最多就是没交税。”
希望:找到兴趣老有所为 翻译百万字俄文
“其实老人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就能够理性地对待保健品。”黄秀兰婆婆坦言,自己花了六年时间,将约300万字的《维果茨基全集》翻译成中文。她告诉记者:“刚开始,我就是闲不住,想动动脑筋。”不想,刚开始翻译不久,丈夫就去世了,本想搁笔的她,为了重新找到生活的支点,她决定继续将这本书译完。
如今,黄秀兰婆婆参与编写了《青年社会心理学》《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精要》《心理健康活百岁——延后衰老的策略》《告别肥胖与糖尿病》等书多本。
除了培养自己的兴趣,她还希望社会能给老人更多的关注。“儿女工作忙,希望社区能多组织一些老年人活动,电视台、报纸可以开设一些老年频道,介绍老人关心的保健知识和故事,让老人没那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