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美国“洋菜农”朗杰士已经退休,和夫人 在上海的种菜人生
朗是从土壤肥料试验进入种菜领域的。所以,他特别关注土地。不过,也有可能,他天性热爱土地。
他夫人告诉我,他的生活准则和对土地的尊重是永不改变的。为了了解土地,朗去了美国农业部,得到James.F.Parr博士的帮助,后者是美国国家旱田农业土地肥料的规划主席,一个可持续性农业的首席农艺学家。Parr博士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介绍给朗,利用发酵过的有机物与无机氮磷钾混合成肥料,这是使产量最高、而化肥投入最低的方法。
Parr博士还送了他一本1911年出版的美国农业部土壤管理所所长富兰克林.H.金写的《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四千年农夫)。这个博士和这本书成了朗耕作土地的导师。他每次回美国都要在国家农业图书馆花不少时间学习。在二十多年的种菜生涯中,他始终坚持测土配方,用作物秸秆、蔬菜弃叶、杂草发酵,有机肥为主,拌入土地所需氮磷钾,平衡土壤施肥法,用最低成本种出最好蔬菜,同时保护好土壤和生态环境。
这是美国的配方,更是中国传统农业精华,朗把两者结合起来了。这是金教授想传播到全世界的经验,朗改良了、实践了。朗始终认为:“农场始终是专业管理,市场营销也可以像企业一样经营,但是种植业光这样是不行的,种植业要求有一种与土地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需要永无休止地与土地交流。”
有了土地,什么都可以有。朗对土地的珍惜不仅体现在平衡施肥,利用有机物制肥还田。他的农场没有杂草,他认为有杂草就有病虫产生之处,有了病虫就会使用农药,农药会损伤土壤,所以他的农场干干净净。同时,他把所有空闲之地全部利用起来,能种菜则种菜,不能种菜就种树、竹、花,在他那里,没有荒田,这体现了他对土地的敬畏与珍惜。
朗永远是个创新者。他先研究肥料,再研究土壤,用土壤平衡法种菜。他引进品种,筛选适合当地品种,又改良品种,所以他的菜有西菜长相,又有本土菜味道。他认为单靠有机肥是不能长好蔬菜的,必须要适当补充氮磷钾,所以他不追求单纯的有机种植,但一定是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才能使土壤平衡,才能种出好的蔬菜。他利用废旧瓦片做生态水沟,用冰块放在大容器内,将自来水管在容器内盘绕几圈再伸到洗菜池,比机器制冷成本要低好几倍,且又环保,他还会把几台旧拖拉机拆下来组装了一台新拖拉机。
他种出的菜深受高档市场欢迎,因为土壤,也因为种子。他选择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蔬菜品种,试验后选出最适应上海气候生长的品种种植。他的菜棚内不洒一滴农药,杂草用人工拔除。他的产品销售给上海最好的宾馆及外企私人会所。他引进种植过五百多个品种,他的农场也是引种试验田,他带着不同季节、各种口味的蔬菜到市场推介。也许因为他是美国人,与西方人好打交道,又是生意人出身,所以,在一般人看来市场销售是最大难题,而对他的农场来说这是最简单的事,因为产品质量,因为信誉。他太太负责市场订单配送,他的产品供不应求,他的公司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产品质量纠纷。我曾问他为什么不做大规模,郎说为了保证质量,他只能经营近400亩菜地,保证一百多个老客户,凡事他都要亲力亲为,种子、肥料、开拖拉机……
他是在经营,他更是在种田,他是一个自耕农。
农场有一百多名当地老农帮他种蔬菜。因为职业,我看过很多农场,也常与农民交谈,而朗农场里的农民表情是最愉悦的,他们说朗先生、朗太太人好,他们给的报酬又是附近农场中最高的。
朗太太唐也向我介绍说:“农场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比较高,农场部门负责人每半年加薪一次,每个在我们农场工作的人都很有自豪感。尽管蔬菜价格卖得很好,但农场人工还是最大成本,加上朗的引种试验、土壤改良实验,所有农机都是自己买的,农场没有国家补贴,完全自负盈亏,所以农场盈利不多,但朗很满足。朗认为他看到农民们笑、说他好是最开心的事。”
朗培养了不少外来青年农民成为种菜管理能手。一个叫李村山的安徽青年,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他二十二岁跟随朗从浦东开始,一直到朗退休还在那个农场,从青年到有了第三代。他从朗那儿学到不少,对农场管理、作物茬口安排、使用维修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还有农场的基础建设,经验知识使他成为一个职业农民。
“我相信这是真发生了,和中国农民几代人交织在一起的命运与生活,尽管很少能在口语中交流。”(摘自朗的笔记)
他们语言不通,但每一个动作相互都懂得彼此要表达的意思,而且指挥与生产都正确无误。所以,朗退休以后公司歇业,小李被中科院植生所基地看中了,因为这样的农民现在比博士们更少。这是朗的贡献。
朗不太愿意别人参观他的农场,无论是同行还是地方官员。商业意识是一方面,更多是文化观念。虽然土地是租赁的,但农场似乎是他的家,他常讲美国是他故乡,上海是他家,家是非请莫入的,“风可进、雨可进,皇帝老子不能进”。但事前与他沟通好、讲清楚,他还是会非常礼貌友好地接待来访者。说到激动时,他会拿出他的爱默生文集精选,因为爱默生影响他的人生。
朗也十分讲究生产效率与经营效益,但更讲究对人的呵护。他对金钱没有偏好,个人生活也简单节俭,他常说“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语)。他严格八小时工作制,给员工的是同类农场中最优厚的报酬和永恒的微笑。他认为,只有对土地、对农民的尊重与爱护,才会持续产出好产品。人家为什么种不出那么好的菜呢?品种?技术?土壤平衡法?是,也不全是。
他是个勤劳的农夫,也是个富有创意的专家,他种菜的各个细节都用身心投入,都是在栽培自己的信誉和执着。
朗创建“上海原创美西园艺有限公司”在业界颇有美誉,因为质量与品种。他退休了,有人要高价买他公司牌子与商标,他没有卖。他把培育的种子送给当地农业部门,他选择了公司歇业,他还是担心人家做塌他公司牌子,对他来说名誉比金钱重要得多。
朗说:我到这里一无所有,但只要有土地,我就可以创造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