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济南农夫”—城市“农夫”的田园梦
来源:齐鲁晚报
“济南农夫”和其他志愿者的漫漫访农之路(资料图)
第二届济南农夫市集开集(资料图)
“在希望的田野上养鸡种粮,一片冬麦高粱,十里荷塘果香,”这一直是农夫市集召集人“济南农夫”的梦想。他和其他市集志愿者们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草根自组的农夫市集和开心农场,求索城市的餐桌安全,让这个梦想逐渐开花结果。
[b]蹒跚起步 草根自组农夫市集[/b]
“济南农夫”是微博名,自我介绍是“一介挨踢农夫”,面对记者却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从事了近20年计算机及互联网工作,不惑之年的他渐渐对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经历了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重大食品问题的“洗礼”后,家里有小孩的他觉得忍无可忍,通过QQ群、微博等聚集起一批热衷于食品安全的农户和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固定圈子,一起寻找或团购放心的安全食品。
“当时农夫市集这种欧美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消费者参与认证农户的模式在北京、上海兴起,我们也追踪学习了。”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第一届济南农夫市集蹒跚起步。2012年元旦,“济南农夫”和其他志愿者们在师大新村成功开集,在市集上市民能买到黑土鸡、自酿葡萄酒、手工糕点、纯蜂蜜等原生态农产品。
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市集能持续组织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二届农夫市集隔了整整一年才举办。“销售不足、人气不旺会让参与市集的中小生态农户产生消极情绪。”
目前,农夫市集已经陆续举办了五届。困扰着“济南农夫”的还有场地协调、农户考察、日常销售渠道拓展、人员等问题。“比如人员问题,由于市集目前尚未正式注册,仍属临时性的公益组织。组织全靠职员、大学生等志愿者,能够较多参与市集工作的只有五六位,这远远不够。”“济南农夫”感慨。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场地。“第五届市集开集前因为合作方场地不足,只能调整成了迷你市集,多家农户合用摊位。”
[b]上山下乡 两年访农之旅走遍全省[/b]
农夫市集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就是走访农户、国内友集和支农组织。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不是在市集上,就是在访农的路上。”“济南农夫”调侃道。从 2011年筹办农夫市集开始,两年多的时间内,“济南农夫”的足迹几乎踏遍全省。访问考察的农户中有不当白领当农民的29岁大学生,有黄河滩上养鸡种菜的城市主妇,还有莱芜养殖黑猪的年轻聋哑人……
“一打听到哪里有中小型生态农场就很兴奋,开车就出发。”“济南农夫”和其他志愿者们有时候一周要走访一两家农户,多的时候能达到一周四家。“走访过济南南部山区、莱芜、章丘、高唐、潍坊等地的养殖基地,还有一些国家农产品追溯基地。”“济南农夫”表示,省外还去过上海好果多农苑、安徽小团山香草农庄等。他的好友石卫华表示,每年2万多公里的里程都是访农“贡献”的。很多农产品的种养基地都是在相对偏远的地方,上山下乡、跋山涉水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因为没有经费来源,所有的考察都是志愿者自掏腰包。
“主要是考察农户或者基地的种植养殖方式以及防治措施。不打农药的话,用什么防治害虫;不施化肥的话,用的什么有机肥。”“济南农夫”解释,只有亲眼看到农产品是怎么生长出来的,才能放心拿到市集上卖。
“济南周边真正从事生态种养的中小型农户偏少,”他坦言。即使是现在从事生态种养的这些中小农户也面临着市场销售的难题,因为生态农业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高,但是小农场主的销售渠道狭窄,还要兼顾市场开拓、储运配送等工作。“这就要求小农场主是个百事通,而事实上却是不现实的。所以急需一个类似农夫市集或协会的共享平台来支撑。”
[b]将来打算 建立农夫市集的自提点[/b]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很多都市人的梦想。这种一亩三分地、我来耕种你来浇的传统农家小院式“田园梦”,并不能成为求索食品安全的最佳答案。
“我希望能把农夫市集做好,能和合作的中小型生态农户一起把安全美味的食品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一起找回菜有菜香、肉有肉味的小时候味道,还有小时候的碧水蓝天!”“济南农夫”说,与其说是梦想,不如说是热爱,因为热爱而“死磕”。
一方面是渴望吃到健康安全农产品的市民,一方面是高得离谱的绿色或有机食品价格。有机食品专卖店里的东西价格高得吓人,怎么让市民吃上健康安全又价格合理的农产品,是“济南农夫”深思熟虑的事情。
为给中小型生态农户打造更多的销售渠道,他们还开设了淘宝店,并筹建市集体验实体店。“下一步的打算是建立农夫市集的自提点,毕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是长久之计。”“济南农夫”解释,市集自提点是农夫市集的有效补充或者说是将来主要的生态农产品供应渠道,市集本身及体验店将扮演更多的互动、体验、推介生态农产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