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准军医 他俩昨日同捐造血干细胞
山东商报 记者 杨芳 实习生 苏童
栾兆辉在捐造血干细胞
鲁网3月8日讯 昨天上午10点,省立医院和济南军区总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31岁的刘文涛 和23岁的栾兆辉,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准军医,他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身旁的仪器 上,红色的造血干细胞正在被分离出来,他们将救助两位白血病患者。
【准军医栾兆辉】实习就在血液科看到白血病小孩很痛心
“很高兴能够和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捐献造血干细胞,希望通过我的捐献,能够使他摆脱疾病的折磨,早日康复!”昨天上午11:30,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栾兆辉,对武汉的那位白血病患者遥送祝福。“我本来以为救的是个孩子,没想到他比我大一岁!”
23岁的栾兆辉,来自青岛即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员,今年念大五。2012年8月1日,栾兆辉进入济南军区总医院实习,最初进入的科室就是血液科。
实习期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大约三四岁的样子,特别可爱。每天大多数时间她都因为接受治疗而痛苦……平时我们接受的教育也是捐献造血干细胞会救人一命,于是8月27日,我和一起来实习的几位战友一同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去年11月份,栾兆辉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一开始我也很惊讶,没想到这么快就接到了通知; 也比较激动,毕竟能救一个人,挽救一个家庭!”栾兆辉把配型成功的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均赞成儿子的决定。因为工作较忙,他们没有来医院陪伴儿子。昨天,在栾兆辉身边的,是和他一块实习的战友。
【技校老师刘文涛】命比天大即便捐献对身体有损,值了!
昨天早上9:30,做过血常规检测,合格,31岁的刘文涛乘坐电梯来到省立医院9楼开始造血干细胞捐献。妻子迟晓云在一旁小心地扶着。
刘文涛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优秀年轻教师,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大学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档关于白血病患者的电视节目。“当时,节目中有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小女孩,很可爱,即便在医院里接受痛苦的化疗,脸上的笑容也很灿烂。她的父母一直在为她寻找合适的配型,但最终没有找到匹配的,离开了人世。”刘文涛说,他至今记得电视画面上那个孩子的父母痛苦的表情以及他们大哭的声音。节目中说,全世界每年会有30多万人罹患白血病,但仅有极少数患者能够幸运的配型成功并得到救治,原因就是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太少了,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只能在等待配型的煎熬中无奈的死去。这促使他决定当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0年5月,刘文涛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去年9月的一天,电话响了,刘文涛接到了济南市红十字会的通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我多年的愿望,如今机会这么快就来了,没有犹豫我就答应了下来,幸运的是,经过高分子筛选后,我成了唯一匹配成功的人,盼望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刘文涛说。
刘文涛告诉记者,起初,家人并不同意他捐献造血干细胞,尤其是母亲。妻子迟晓云告诉记者,她也很担心,家里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月还要还房贷,有一个一岁半的女儿需要照顾。“如果因为捐献骨髓,他的身体受损了,我们该怎么办?”刘文涛查了很多资料,“捐献对身体没有伤害,就是有点损伤,能救一个人,也是值得的。”妻子选择了同意。“他给婆婆做了2个月的工作,婆婆没说反对,也没说同意,我们就当默认同意了吧。”
2013年3月2日,刘文涛来到山东省立医院做捐献前的准备工作,他需要连续4天注射动员剂,以加快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以便满足移植需要。
据悉,昨天刘文涛需要捐献200毫升造血干细胞,当天输到患者体内后,视情况决定第二天是否再次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