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男孩拍出"大济南"系列照片 网络转发过万
济南时报
□本报记者 韩双娇 实习生 张群
一部相机,一只镜头,一个三脚架。一个90后男孩,背起他对济南的感情,从西市场附近的家里出发,一路向东,边走边拍,于是有了一组名叫“大济南”的照片。这个男孩叫刘宗,他说他的“大济南”系列照片,没有拍泉水,也没有拍泉标,甚至没有一座宏大的建筑,只有那些市民们司空见惯的街道和人群,但是却美得不像人们日常走过的济南。他说:“因为人们脚步匆匆,缺少对美的发现。照片能够提醒大家,你的路边就很美。”刘宗把这组照片上传到网上,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上万次转发,出乎他的预料。最近,刘宗登上了济南公交车的移动电视,如果你在车上朝车载电视稍微侧目,就能听到一个90后男孩对济南的深情旁白。
[b] 90后拍出“大济南”系列照片,网络转发过万[/b]
在人人网和新浪微博,都可以看到刘宗的这组“大济南”照片。“我叫刘宗,出生在 90年代,地地道道的济南人,感受着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渴望寻找济南曾经的样子。”刘宗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就住在西市场附近的经二纬八路。经二纬八的窄小弄堂里,飘出团圆饭的香味,“老旧电线,映着暖阳的瓦片,雕着花格的木栏,听着我脚步的小狗,不紧不慢地叫起来。在这深巷,慢节奏,还能感受到老济南的微弱的呼吸”。刘宗说,他最常坐的公交车是1路,最常走的路是经二路,夏天林荫最美的还是经二路。“迎着小凉风,树荫、喧嚣,在一个大夏天里,回忆的是过去的那一些年”。曲水亭街老城故事照相馆门前的地图,是很久之前逃课扫街时候拍下的,“有多少人还能一口说出老济南的大概?能带着外地来的朋友逛逛济南最有味道的一些地方?充满济南老城风味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但是还有多少能被保留下来?也许只有市中区这仅存的一小片能受到保护吧。”这就是刘宗眼中的“大济南”,每一条街道都散发着回忆的甜美气味。
[b] 拍摄仍在更新,只拍生活化的济南也很美[/b]
“我是土生土长的济南孩子,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一些过去的济南,潜移默化中,对这座城市的感情越发浓烈。”刘宗说,“我的照片里没有泉水、公园场景,没有泉城路、芙蓉街的地沟油小吃,也没有那些追求高消费、赶时髦的地方。我拍的是城市的另一面,泉水大家都见过,恒隆大家都去过。但小时候上学、放学的路,毕业以后可能再也没走过。我主要拍摄的还是那些渐渐黯淡的,或者已经只能在我的叙述中回忆到的场景。”
《大济南》的一系列照片,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单张浏览量过万,被网友疯转,网友纷纷表示:“透过镜头,突然发现身边的城市这么漂亮,这么纯净”,“太熟悉的地方,满满的回忆”。《大济南》同时被拍成VCR在公交车上播放,让更多济南人发现身边的美。
然而,《大济南》的拍摄仍在更新中。“我是从今年春天开始拍的,每张照片我只会简单调整一下加上水印,我也不怎么懂后期,也不怎么喜欢动照片的筋骨。每天相机不离身,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会尝试不同的天气。有时候一个镜头会固执地拍几天,挑一张最有感觉的,收录下来。我的出行方式很简单,自行车或者步行,只有慢下来,才能好好体会。”刘宗告诉记者。“《大济南》能让这么多人喜欢,真的很出乎我的意料。拍照片只是我一个微不足道的梦想,我只想等我老了,可以和我的家人再看看我们生活过的痕迹,没想到有那么多人能跟我产生共鸣。有很多人同时也喜欢我照片下的文字,因为他们在我的照片中似乎找到了渐渐模糊的记忆。”
[b] 拍摄的过程,就是对美丽济南的“再次发现”[/b]
能够拍出如此温情而动人的照片,刘宗应该和摄影缘来已久了吧。“通过《大济南》这套照片,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有的热爱济南,有的热爱摄影,我还建立了一个专属济南的小众群体,来更好地体会这个城市。”刘宗说,“其实美丽源自发现,发现出于了解,要想深入地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她的历史和体会她的性格,深入进去,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题材,看不尽拍不尽,无法深入就总会抱怨身边没有风景,没有什么可看的,没有什么可拍的。朋友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识济南真面目,只缘身在泉城路’。”
当很多人厌倦长期身处的城市,再也感觉不到任何美感时,他却对济南热爱得更加深沉,相信生活就在此处。“我记得有一次夕阳特别壮观,我步行上了立交桥,举着相机拍了很多,还打电话告诉妈妈从窗户里往外看看。当我陶醉完了,放下相机,发现身边多了很多人,有的停下自行车,倚在栏杆上顺着我看的方向望去,有的减速摇下车玻璃,也顺着那个方向望过去,当时我很激动也很感动。”刘宗说,“其实大家都很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只是车水马龙之间,很少有人会留心。”“济南的很多内在美,除了印在城市名片上的那些泉城特色,还有它骨子里的韵味儿,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民间作坊的传统工艺以及数不尽的特色美食,这都是一种美。外地人来济南是想体会在他家乡体会不到的美,而并不是那些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能找到的现代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