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生村官的“下乡”故事
来源:济南日报
张兆斌(右)在向菜农传授茄子、黄瓜的管理技术。(马光仁 摄)
[b] [/b] 大学生村官,带着青春的激情与理想来到广袤的农村大地。处于嬗变期的农村社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他们?他们又将如何影响一个乡村?近日,记者走近了这个群体。
从“小年轻”变成“村干部”
刚到农村,好多怀疑的目光
张栋,今年25岁,2009年从济南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来到吴家堡镇唐庄村,做了一名村官,职务是村支书助理。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张栋以前从来没有和农民打过交道,更别说长期生活在这里。刚来时,张栋觉得一切都很陌生,包括种粮、农村的土地政策以及风土人情等。正因为这样,张栋经常会遇到怀疑的目光。“刚到这里,看到这些目光,我觉得特别难受。”张栋知道,正因为他对农村不了解,所以农民朋友对他不信任,因此如何尽快融入农村这个大舞台,成了他的目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年轻的张栋为了尽快熟悉村情,就像块“牛皮糖”,只要有人上门办事,就端茶倒水,帮着同事一起干活;只要别人下村办事,就跟着去,多看多听。没多久,热情、大方又肯干的张栋,很快融入到村里这个大集体。
没过多久,张栋就和村民打成一片。有一次,他放假回家待了几天,刚回到村里,就有人围上前来问:“张书记,这几天干吗去了,有事找你都找不到。”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们正是通过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适应农村生活,村民看村官从陌生到亲切再到信赖。
农村让他们长大了
经过在农村的锻炼,这些村官们都觉得自己长大了。王燕去年来到吴家堡镇闫庄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她告诉记者,在农村的这些日子,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处理问题和矛盾一定要考虑成熟,要学会灵活运用政策”。
有一次,村里根据土地政策重新分地。根据政策,本村村民在外面有了正式工作,户口在村里但也不会分配土地。个别村民不理解,并到村委会闹起了情绪。王燕配合村领导向这些村民讲明政策,但他们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村里决定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将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向大家做出解释。最终,大家终于接受了这些政策。
三教堂村的大学生村官王春素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遇到的事情。有一次,村里人因为政策原因到村委会闹了起来,作为大学生村官,她想给大家讲解一下政策,但没想到这时矛盾集中对准了她。“大学生了不起了,村官怎么了?”面对这种情况,正在气头上的王春素马上冷静下来:这么多人情绪激动,容易引发群体事件,一定得冷静。于是,她并没有回应大家的指责。到了第二天,找到具体有意见的人,一一说明情况,这些村民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并向王春素道了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谈及在农村的工作,几位村官表示,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处理事件的能力。
成为农村的新鲜血液
这些大学生村官也成为农村的新鲜血液。吴家堡镇纪委书记邢新华表示,这些村官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帮镇里做了很多工作。“比方说人口普查问题,在农村很多人都不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所以也不支持。可是有了这些大学生村官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向村民讲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