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360女员工征婚启事原文:30不嫁,我想找到那千万分之一
吃过苦的人才会心疼吃过苦的。没吃过苦的人我不敢嫁。
我在肯定、否定、自我否定、快乐、痛苦、焦虑、绝望中完好无损地活过了30岁。又在崩溃、清醒、再崩溃、再清醒、再再崩溃、再再再清醒中,变成了我好奇过的别人,最终变回了16岁的自己。
这个过程的一些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但那种苦涩的味道仍然挥之不去。
吃苦就像得病,一种是急诊重症,麻烦事和不快乐毫无预期就到了,如排山倒海,给人当头一击。
另一种是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一时半会儿死不了、但也治不好,你清清楚楚地看着生活掉进循规蹈矩的怪圈,试了各种办法、被质疑被拒绝,还是得低头回到原来的老路。
没有人会生下来就悲观沮丧,人都是被现实驯服的,说错话挨了揍就知道闭嘴、到处折腾摔怕了也就妥协老实了。
这两种情况我都碰到过。曾经兜里只剩一块钱、连公交车票都买不起时,大街上走着走着都能泪流满面。
幸运的是,我在四处乱撞中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以毒攻毒,以崩溃治崩溃。崩溃疗法救了我,经历数次崩溃后,我竟然自我修复并痊愈了。
这样的治疗,某种意义上是种自我重塑。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你并没发生多大改变,世界也没天翻地覆,但你对世界的看法彻底变了。
相信过的不再相信,喜欢过的不再喜欢,每一处司空见惯的日常都开始被重新认识,这是场充斥否定与怀疑的地震,你的内心地动山摇,巨石翻滚尘土飞扬。
如赫拉利所说,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故事。人都是在一厢情愿的假想中变飘的。后来崩溃了,对现有的规则就不太当回事,开始试着对故事做出新的解读。重新审视需要更多的视角,自然也就看到了更多真实,水到渠成地接了地气。
我喜欢甚至享受接地气的感觉,因为它离真实更近。有点理想的人,多少有些看不起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觉得它平庸、粗俗。太琐碎了,满地都是鸡毛蒜皮的破事。
我倒认为破事不破,小事也有小事的玄机和道理,甚至这个道理还可放之四海,和大事是一个道理。
比如闹离婚,它的复杂程度就不亚于任何一个大公司的管理难题:所有管理问题一言以蔽之无非是——到底该换人、还是换管理方法?
这和闹离婚是一回事。闹了3年还没离,其实也是拿不准:到底该换人、还是换相处方式?
我痴迷于接地气的生活,对刻意的浪漫提不起太大兴趣,连婚礼都常常觉得多余。我不认为非要点着蜡烛、手捧玫瑰才叫恋爱。你真正理解我,比什么都强。如果你不够接地气,我们可能存在根本分歧。
不过,崩溃疗法也会带来一些后遗症:那以后,我对自己就不那么感兴趣了。一年中的多数时候,我都潜伏在人群里,集中精力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努力进入那些陌生的内心。
我对这种代入观察乐此不彼,连邻居家的西伯利亚雪橇犬(哈士奇)也没放过。好几次,我都体会到了它被迫脱离工作岗位、不能在雪地拉车,为了讨口饭不得不摇头摆尾的无可奈何。
直到后来,读了几页《金刚经》,才为这种爱好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放弃“我相”。如果你也经历过同样的感受,我们可以聊聊。
4. 能理解我,非常聊得来
大多数离婚,都始于无话可说。
结婚前有话说,是因为新鲜、局势不明朗,处处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谈话内容以调动情绪、刺探虚实的情话为主,聊来聊去无非三件事:“想没想我、爱没爱我、有没有爱上其它人”。因为悬而未决变数大,聊起来牵肠挂肚、如坐针毡。
婚一结完,虚实了如指掌,谈话内容就逐渐演变为“如何买房、谁买菜做饭、谁带孩子”这类实际问题。单调、琐碎,和商量工作差不多。如果思路不同,不仅擦不出火花,还暴露出距离,一家人聊成两家人。
说不来,是比贫穷、饥饿、丑更严重的问题。钱少可以挣、人丑可以多读书,说不来却很难医治。医来医去无非三服药:忍、让、换位思考。但灵丹妙药也不能包治百病,如果病入膏肓,吃了药也像煮了锅半生不熟的夹生饭,热不起来。
热火朝天的时候,都说你才是唯一,烧一退,唯一都去见了鬼。我沮丧地发现,婚姻里没那么多无可替代。有钱、漂亮、优秀都可以替代。只有特别理解你、和你像的人很难替代。
如果你都不能理解我,还口口声声说爱我,爱我个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