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90后肚腩还未凸起,为什么已经陷入中年危机?
对于年轻人患上中年危机的说法,《新京报》曾刊文回应:“所谓‘90后中年危机’,只是个伪命题,更像是一座没有地基的高塔。它由一个个焦虑的个体搭建起来,也将在现实的洪流到来之时被冲刷干净。”
这是一段令人疑惑的解释,个体的焦虑恰恰是来自现实的洪流,后者又如何冲刷掉个体的焦虑?除非是世界末日吧。
历史学家孙隆基说,中国文化在代际关系上有两种倾向:
一是“儿童化倾向”,由于慈母百般纵容,而严父又往往把子女当儿童来管教,导致中国子女成年后仍然不能在精神上断奶,人格上发展也不健全,即现在所谓的“妈宝”和“巨婴”; 二是“老年化倾向”,孩子从小就被教以安身立命的儒家伦理、人情世故的处事之道,一成年即肩负成家立业的家庭使命,一步入社会就要假装老成(因为社会普遍信任老年人)。“因此,中国人称呼人,不是‘小张’‘小李’‘小孙’,便是‘老张’‘老李’‘老孙’。”
0
老舍有一部作品便叫《老张的哲学》。
现代都市的陌生人社会,取代人情世故催人老的,是工作带来的压力。为了应付高昂的生活成本,年轻人们不得不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加班中。美国社会学家C.莱特·米尔斯说,现代白领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脱节的工作侵占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深夜与周末成了他们仅有的闲暇时间。
“为了用钱买回每夜和周末的‘快乐’,人们每一天都在一小块一小块地出售自己。……他们通过闲暇来摆脱工作中永无休止的折磨,凭借消极的奢侈享受和尖叫,来销蚀生活的枯燥。”所以才有《25:00》(新周刊141期),才有《下半夜的中国人》(新周刊392期),才有一个个睡眠不足、无精打采的90后。 中年人的大肚腩可以避免,中年人的危机却是扎扎实实地存在,它平等地降临在每一个打拼的人的头上。
中年危机常常表现为职场危机。图/视觉中国
“中年危机”常常只是一个吐槽
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国家近日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的年龄范围限定为14-35周岁。重新划分青年与中年的界限,显然还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青年人可以自称自己得了“前中年危机”,过了中年之后又有“后中年危机”。 所以,“中年危机”这个提法并不十分准确,毕竟谁的人生从头到尾不是一场危机?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危机。
对个人来说,“中年危机”常常只是一个吐槽,该工作时还是会全力以赴,一点一滴地实现自己的生活梦想。“中年危机”背后的现实可能让你得不到很多东西,“就像被洪水卷走时,为了活下去必须舍弃行李与衣物一样,虽然失去了很多东西,至少没有完全失去人生”。(伊坂幸太郎语)
就社会而言,只要记得《热风·随感录》里的一段话: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无论什么悲惨来袭击社会,人类的“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了这些铁蒺藜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