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的“毕业经济”:父母专门打五千块供孩个性聚餐
大学毕业,是一场盛宴的结束,也是下一场盛宴的开始。临近6月,夏天又一次悄悄地酝酿好了毕业的气息。无论如何分别,终究少不了毕业季的那场“盛宴”——毕业聚餐,学生们通常称它为“散伙饭”。其中,有家长专门为孩子准备了毕业经费,也有班级酝酿个性聚餐。同时,学生们的散伙饭也催生了学校周边火爆的“毕业经济”。
父母专门打来5000元“毕业经费”
再过一个月,山东建筑大学2016届工管专业的孔维新(化名)即将毕业。毕业答辩已近尾声,已签约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孔维新去参加宿舍哥们儿组织的聚餐。“虽然每次都说是‘散伙饭’,但已经不知道吃了多少顿了。”从5月下旬开始,孔维新的大学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
宿舍、社团、老乡、班级,甚至是一起组团游戏的公会成员,大学里每一个细小的组成单元似乎都要有一个专场的告别盛宴。“其实,吃的东西就是简单的炒菜或是撸串喝啤酒。重点不在于吃什么,而是一起吃饭的人。”这一周,孔维新几乎每天晚上都有“饭局”,“有时候借着酒劲,平时互相看不顺眼的同学也能放下恩怨,畅谈未来。”
作为还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孔维新一个月1200元的生活费并不能维持这每天都有的饭局。就在前两天,令他感到惊喜的是,银行卡忽然多了5000元钱。“这是父母给的毕业经费。我爸说,快毕业了,一定要和同学们多聚聚。当年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因为手头拮据所以留下了很多遗憾。以后工作了,同学们大都不在一起,想再聚这么全就很难了。”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一个月,孔维新的生活必然将被离别充斥。
聚餐花样多:日租房里一起下厨
与孔维新不同,对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们来说,处于“放养”状态的“大五”准毕业生们正各自忙着到医院实习,忙着准备毕业考试。毕业“散伙饭”虽在议程之中,但时间尚早。“也许到了六月中旬,大家从经十路老校回到长清校区的时候,才会感受到离别的气氛。”来自针灸推拿学院的颜晓今年毕业。
如何安排这顿“散伙饭”,作为班干部的颜晓早有想法。“计划在端午节后的6月13日,和同学们一起到学校旁边的日租房亲手准备散伙饭。”颜晓说,之所以选在日租房,是因为以前的“散伙饭”都是大家下馆子,有做好的饭菜,出了馆子便各奔东西。但日租房却可以让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们自己烹炸煎煮,为彼此做可口的饭菜,用自己的双手为大学画上独一无二的句号。
“不过,我还真不知道他们喝大了以后会是什么样。”颜晓笑着说,“也许大家都会喝醉,也许班里最不起眼的同学那天的话最多,也许某位男同学终于鼓足勇气对心仪的女生大声说出‘我喜欢你’……”
毕业“散伙饭”,人到得最齐
“除了开学时的大团圆,毕业时的这次班级聚餐是人数最齐的一次”,已经吃过“散伙饭”的中国石油大学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郑彬彬笑着说,“全员到齐的感觉真好。”
“散伙饭”从刚开始的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到后来的相拥而泣。疯狂的举杯共饮,一杯一饮间,从前再多的不愉快,也被离别的酒水溶释。次日醒来,想到一些人可能再也不会见到,郑彬彬掉了泪。他说:“大学中迷茫过、奋斗过,还有太多的雄心壮志没来得及实现,也有太多的期待只能放在了梦里。”
回想起散伙的那顿饭,已经从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一年的邢晶晶记得很清楚,她们并没有轰轰烈烈地去聚餐,只是在烟台最热的6月天买了两个大西瓜,一人一半,在鲁东大学的小树林里谈天说地。
那天,天格外热,邢晶晶等四个女孩,把行李箱扔在了宿舍楼下,刷完校园卡上最后的钱,买了西瓜。走进那片早起背书的地方,坐在小石凳上,四个人围着石桌,开始“骂”起来,批评每一个人的缺点,相互提醒着在以后的日子里多上点心。一句句争吵,也变成了最暖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