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90后小伙捐造血干细胞救人:“只要能救他的命,怎能不去?”
山东商报
今年24岁的王忠义和20岁的曹勇,这两个90后小伙子一个是在山东财经大学上大四的菏泽单县人,一个是在山大威海分校上大三的济南商河人,因为在同一天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相识并结成兄弟。文/图 记者 张舒
王忠义和曹勇(右)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本能调整捐献时间,但他拒绝了
昨日上午,记者在千佛山医院见到了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跑的王忠义,因为前几日的连续失眠和抗凝剂的作用,使他手脚、嘴唇麻痹,本来很壮实的小伙子看上去有点虚弱,日常的对话交流表达起来也有点费劲。
“因为四天来每天都要打动员剂,他这几天晚上总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王忠义的女友孙琼说,尽管这样,为了周六的公务员考试,王忠义每天仍然见缝插针的在复习备考。“而且他得知,这种不适感越强烈,提取出的造血干细胞越好,所以他觉得受的这些苦很值。”
上周六,在女朋友的陪同和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者的陪伴下,王忠义来到了千佛山医院,进行第一次动员剂的注射。注射动员剂的这几天,他的反应症状比较明显,出现浑身酸痛,甚至无法下床。到了第三天,他出现了担忧的情绪,然而这份担忧也仅仅是怕自己的异常反应耽误了这次捐献,没办法救人家。直到主治医生安慰他这是正常反应,动员剂停下来就会恢复正常,他才放了心。
“考虑到捐献时间和考试时间离得比较近,我们提前询问过忠义,要不要延后一下捐献日期,被他一口拒绝了。”济南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娜告诉记者,“考虑到每个医院针对白血病的医治仓位都很紧张,如果捐献日期延后,对方的化疗时间就要加长,甚至可能会打乱治疗方案。所以忠义坚持尽快捐献。”
家人不支持,同学老师也不知情
王忠义告诉记者,学校的同学和老师至今都不知道他捐献干细胞的事,至今为止,连家里人也不知道。只是因为女友和他朝夕相处,才知道他捐献的事。“其实我一开始也很不理解他”,王忠义的女友孙琼告诉记者。但是这次捐献,让她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没想到看起来的举手之劳,却真的能救人一命。我很支持他,也很佩服他。”
“没告诉家里人,主要是怕他们担心”,王忠义说,父母并不太了解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所以之前得知我多次献血,他们就一直比较反对。尤其这次他还马上就要参加考试,家人更不会同意。因此从之前的采血、体检开始,都是在瞒着家人的情况下进行的。
既然家人不赞成,为什么还坚持捐献?“只有你能救他的命,怎么能不去呢?”王忠义说,对于大四的他来说,公务员考试的确很重要,但是在他看来,在“人命关天”面前,其他事都不值一提。“听说对方是一个8岁的孩子,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这次手术能否成功对于他整个家庭来说意义重大。相对来说,如果考试发挥不利,对我来说只是错过一个机会;但对对方来说,却是活下去的希望。”
意外结识同病房的济南小兄弟
在王忠义的病房内,还有一位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小伙子曹勇,他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一名大三学生,还是咱们济南商河人。和王忠义一样,这个平时热爱体育运动的小伙子此时右臂插着各种导管,因为注射抗凝剂会螯合体内的钙导致手脚麻痹,他只能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
“捐献从早上8点45就开始了,需要三个半小时,要到12点才能结束。这几天前后共打了14针,胳膊快扎成筛子了。”曹勇告诉记者,和王忠义不同,因为他的捐献对象是一位50岁左右的成年人,所以有可能第二天还要再进行一次捐献。
相比王忠义家人的不理解,曹勇的父母对此非常支持。“我把捐献的大体流程和爸妈说了,他们觉得不是什么大事。这次来济南捐献,全程都是威海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陪同。因为工作日要上班,只在周末来看了我两次,觉得他俩心特大。”曹勇笑着说。
曹勇告诉记者,他是2014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当接到通知配型成功的电话时,他正在上课。“当时捐献的时候觉得概率挺低,没想到能成功,所以特别激动。工作人员询问意见时,几乎想也没想立即同意捐献了。”在经过高分子配型和详细体检后,上周六曹勇就回到了济南。
“到了之后才知道,忠义和我一个病房。我们俩一聊,都是球迷,特别投缘,没两天就成了‘哥们儿’。后来每次打动员剂的时候就结伴过来,平时一起吃饭,不舒服的时候就交流各自身体的反应相互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