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村官帮村民卖菜 一条微博卖掉12万斤
记者 吴金彪
卖菜装卸货时手机被摔坏了屏幕。记者 吴金彪 摄
当时卖芹菜的火爆场面。
“辛苦一年,就指望年前地里的芹菜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丰产不丰收。”春节临近,沂南县马牧池乡东柳沟村的12万斤芹菜出现了滞销,这可急坏了菜农。该村村支书助理、大学生村官侯合雷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经媒体报道后12万斤芹菜被抢购一空,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芹菜滞销,村里开起“卖菜大会”
腊月二十八,沂南东柳沟村大学生村官侯合雷还在乡敬老院的宿舍里忙活。这个1990年出生的小伙自2013年8月来村里担任村支书助理,至今刚过半年,是村里唯一一名大学生村官。
装卸芹菜时侯合雷的手机掉在地上屏幕摔碎了,不过就是这部破损的手机最近几天却不断有村民的电话接入:“我从青岛给你捎了条皮带,你在村里吗?给你送过去。”“我这里还有些芹菜,你需要的话随时来拿。”
东柳沟是沂南县马牧池乡的一个普通村庄,多年前,村民自发建起了温室大棚,种植的芹菜、黄瓜等在当地小有名气。每年到了芹菜收获的季节,便有附近村庄的小商贩前来收购,村民的芹菜不怎么愁销路。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形势急转直下,芹菜的价格也从前一年的每斤1.5元跌到每斤0.5-0.7元,以前来来往往的菜贩更是不见了踪影。
“天气暖和,芹菜长得好,本指望能多卖点钱,没想到根本就没人来收。”眼看着自己家种的8000斤芹菜就要烂在地里,村民高文勇和其他菜农一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大伙统计了一下,滞销的芹菜至少有12万斤。
怎么办?这么好的芹菜难道就这样白白烂在地里?1月4日晚,在驻村“第一书记”张健的倡议下,村两委成员、菜农代表坐到了一起,开起了第一次“芹菜大会”。“我觉得应该联系以前的菜贩”、“我觉得应该到临沂超市去问问”、“不行,就便宜处理了吧……”村民和村干部“唇枪舌剑”。
会后,驻村“第一书记”张健找到了侯合雷。“能不能开阔一下思路,试试微博卖菜?”张健的一句话点醒了“90后”小伙侯合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1月8日一早,侯合雷以“@东柳沟芹菜”为名发布了第一条微博:“沂南县马牧池乡东柳沟村大量优质芹菜无法卖出,农民面临成本无法收回的风险。支持沂蒙老区各项事业,让爱心流淌在这片热土。有意者请加微信或者打电话,我是大学生村官小侯。”
微博求助,12万斤芹菜11天卖完
微博靠谱吗?芹菜能卖出去吗?其实发微博的侯合雷心里“完全没底”,东柳沟的村民更是不太相信。
只要能上网,侯合雷就关注微博动态,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就在侯合雷要放弃的时候,转机出现了。1月10日晚,侯合雷接到了临沂市河东区一家企业负责人的电话。电话那头说,看到微博了解菜农困难后,他们初步确定采购东柳沟的芹菜。侯合雷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村支书王锋,两人立即赶往临沂商谈,最终确定了13000斤左右的一个大订单。
更令侯合雷惊喜的是,芹菜滞销的消息和“@东柳沟芹菜”的微博引起了当地电视台的关注。1月11日,电视台栏目组找到侯合雷,并到村里了解了芹菜滞销情况。节目于当晚播出后,侯合雷的手机开始“热”起来。爱心网友踊跃购买,截至1月13日,共卖出滞销芹菜近20000斤,微博的效应初显。1月13日晚7点,东柳沟村再次召开了由全体芹菜种植户参加的“芹菜大会”。侯合雷向菜农汇报了“微博卖菜”的情况,要求菜农拿出最好的芹菜出售,质量决不能打折扣。1月15日,临沂广播电台也播出了东柳沟芹菜滞销的消息。随后的几天里,每天都会有来自超市和企业的订单。
“18日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东柳沟村村民刘洪波说,种了这么多年芹菜,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来村里买。“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上百个电话,还有很多外地人打来电话,北京、上海、济南的都有。”侯合雷回忆。1月21日,东柳沟村12万斤芹菜基本售罄。
黄瓜要是卖不动 还要靠微博?
微博卖芹菜,对于小侯是第一次。2013年8月,侯合雷来到东柳沟村担任书记助理,每周他都要坐公交从沂南县东头的蒲汪镇赶到百里以外的马牧池乡东柳沟村,至今不过半年。侯合雷说,他家也是农村的,穷日子过了不少,知道菜农的不易。村里的芹菜大棚基本上都是老的温室大棚,菜农每天都要人工开盖两次草苫子,有些小拱棚因为高度不够,菜农拔芹菜都需要跪着,连站都站不起来,他都看在眼里。
芹菜卖完了,村民高高兴兴地去赶年集了,侯合雷和村干部却无法一直沉浸在喜悦中。侯合雷说,这次芹菜的滞销不是偶然的,其实反映了农村种植和市场的脱节。没有品牌,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不做好市场服务,说不定明年、后年还会出现芹菜滞销的情况。
“过了年,黄瓜要是卖不动,还得请你帮忙啊!”在新建的黄瓜大棚内,有种植户遇到记者和侯合雷,围拢上来。“难道还要发微博求助卖黄瓜?”这让侯合雷感到有些“左右为难”。
“当然不能发微博求助了。以后微博也得改名了,不叫‘东柳沟芹菜’了,改为‘东柳沟蔬菜’。”侯合雷笑着说,东柳沟村不只产芹菜,因为紧靠汶河,菜地是原来的“老河底”,黄瓜、韭菜、架豆等蔬菜质量都很好,只是缺少包装和推广,下一步他们会找些其他路子试试,“村子紧靠336省道和沂蒙红嫂影视基地,我们正在考虑发展观光采摘和‘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