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天桥区拟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所有学校
外来务工子女到定点学校报名须提供“三证”:在济南的暂住证和原籍户口,用工合同或者营业执照(或者劳动保险),由社区或居委会开具的在济南居住一年以上的证明。如果“三证”齐全,那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定点学校上学将与济南市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转载自http://news.e23.cn/content/2012-04-16/2012041600020_2.html
站在滨河小学门口等待儿子放学的时候,杨秀勇经常想起家乡湖南武陵山区里,被群山环绕的小学。夏季雨后,几间破校舍总会被薄薄的雾霭包围,他每天要徒步1个多小时才能走完上学路。如今,生活在济南的他,非常欣慰儿子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享受着和本地孩子一样的学习条件。杨秀勇感觉一家人正慢慢融入济南,“吾心安处即故乡”恰当地诠释了他内心的想法。
2011年9月,相关部门投入1000多万元,使济南市滨河小学用上了新校舍,700多位孩子搬入新教室,其中外来务工子女就有400多位。
像滨河小学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天桥区共有10所,试点学校6所,2011年接受1404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占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50.2%。
[b] 一对特殊“母子”来报名[/b]
2010年6月26日17时,经过连续两天的忙碌,滨河小学负责招生的老师们终于完成当年的现场报名工作。正当大家收拾桌椅,准备下班时,一位40多岁的女士领着一个男孩风尘仆仆地赶来报名。
学籍科的孙冬老师记得,当女士得知报名时间结束,并且名额已满时,急得不知所措。“我一直提醒自己别忘了报名时间,但还是给忘了。”女士边说边不自觉地流下眼泪。一旁的男孩见状并不说话,只是踮起小脚为女士擦泪。
老师们被女士和男孩的行为所打动,答应登记上,然后再审核。但孙冬发现,女士带来的证件中,无法确定男孩的监护人是谁,这不符合相关规定。女士听此,却说了一件让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我是孩子的大姨,孩子的父母离异后,母亲改嫁,父亲入狱,我从孩子出生就一直照顾他吃住,现在正在申请成为孩子的监护人。”女士说男孩的身世。男孩听到这些,像是做错了事,慢慢垂下头,一言不发。
老师们见状,不忍拒绝这对特殊的“母子”,答应会想办法。孙冬老师说,后来经过校领导向上级申请汇报,学校同意了小宇的入学申请,还为他减免了一部分费用。
该校校长路洪亮介绍,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工37人,学生700多人,约68%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学生家长无固定工作,整日忙于生计,无暇与子女交流。“我们正想办法给这些学生单独辅导。”
[b] “三证”齐全即可按时入学[/b]
滨河小学每年级有4个班,招生名额不足200人,但每年却有近千名家长来为孩子报名,报名的队伍能排近百米。虽然老师们会耐心细致的记录,但经常会发生种种情况。“证件不全或不规范都还是次要的,有的家长甚至会出示假证件。”孙冬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定点学校报名须提供“三证”,有的家长会临时“制作”用工合同或营业执照来报名,还有周边县区的农业户口家庭办理了“三证”,想让孩子按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由于历史原因,天桥区流动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33.4%,占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50.2%。”该负责人说,2011年该区新确定了6所非定点学校作为试点学校,但依然无法满足大量需求。而“三证”的要求,自2004年3月执行至今,并没有随新的形势而变化。目前16所定点和试点学校全部处于超负荷运转,师资紧缺。
“去年所有证件齐全的孩子都按时入学了,这一点让我们很欣慰。”孙冬说,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能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让她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同样,天桥区在进行学校实际办学容量核准的基础上,克服师资紧张、教室不足等困难,采取扩班、增大班额等方式,缓解了招生压力。2011年,全区各小学共招收2121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有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全部入学。
[b] “两个倾斜”确保优质教育[/b]
杨丹与丈夫来自青岛,10年前,两人在济南相识结婚。女儿孙逊在这里出生并长大,现正在滨河小学读一年级。夫妻俩开了两家手机话费充值点,兼卖手机,“一个人经营着一个店面,只是按时接送孩子就已经很吃力了。”杨丹说,让她很感动的是,女儿的班主任每周都会利用飞信和她交流几次,让她对女儿的在校情况有所了解。
4月14日,杨丹对记者说,自从去年9月份学校搬进新校舍,女儿更爱上学了。“早晨上学时,看到她和同学在崭新的塑胶跑道上玩耍,我真的很欣慰。”她说,女儿刚刚报了学校设立的免费书法班,“真希望以后家里的春联都是女儿写的。”
滨河小学的前身是王炉和黄岗小学,分两个校区。王炉校区仅有一栋二层小楼作为教学楼,只能容纳8个教学班,300多个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微机课都没法正常开设;黄岗校区则只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有6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两个校区的教学楼都年久失修,走廊上、教室内的墙壁因漏水变得斑驳不堪,墙皮经常会自行脱落。学生用的课桌椅高矮不一,式样不同。”校长路洪亮说,每当看着新校舍崭新的走廊墙壁上挂着学生们的书法作品,他都会想起老校的样子,感慨万千。
天桥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为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天桥区对定点试点学校实行“两个倾斜”政策,即在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和干部调整上向定点学校和试点学校倾斜。2011年投入1400余万元,对16所定点试点学校的校门、教学楼进行了改造、加固和粉刷,“根据要求,所有定点学校都安装了新的多媒体设备和建设数字化探究实验室。”
每接纳一名“外来娃”需多投入六七万元
天桥区接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校学习,随之而来的便是日益凸显的教学资源紧张状况。滨河小学共有教职工37位,因学生激增,所有人都有授课工作。“我们学校太缺老师了。”该校副校长徐延春告诉记者。
据了解,如果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该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区教育局将多投入六七万元,用来缓解师资紧缺问题。“仅去年,全区就有2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天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前3年该区共投入5028万元,用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的建设,其中区级财政投入3377万元,占了大部分。未来几年,相关部门将投入更多资金,扩大该区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能力,逐步实现全区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