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幼儿园:课前鞠躬拜孔子饭前感恩谢农夫
来源:齐鲁晚报 记者 李飞
小朋友之间谦恭礼让。本报记者邱志强摄
4名老师,6个孩子,最小的两岁半,最大的六岁。与传统幼儿园截然不同,这里的孩子们每天都要拜孔子、读经典、爬山,自己打扫卫生,饭前感恩、饭后刷碗,米饭吃得一粒米不剩。这个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幼儿园的负责人、退休老人刘广林表示,要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做事,打下快乐学习的基础。上课前先三鞠躬拜孔子 12月29日,记者来到济南市玉函路一单位宿舍,刘广林的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幼儿园就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
门口贴着“行好事,做好人,存好心,说好话”四句话,小院的墙上还镶嵌着24孝图。8时40分,看到记者进门,屋内的两名老师和两个孩子一起鞠躬向记者问好。
迎面就是孔子的画像和铜像,“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条幅分别挂在画像两侧。“养正学堂”四个大字悬挂在屋内另一侧上方。刘广林今年60岁,原是市中区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刚退休。3月份,他的“养正学堂”开始对外招收幼儿,主题定在国学教育。
刚下过雪,路面湿滑,原本有6名幼儿上课,当天只来了3名,最小的是两岁半的朵朵。9时整,开始拜孔,师生一起先后站立在孔子像前。三鞠躬前,全体师生齐声念道,“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好”、“我要孝亲尊师,知恩报恩”、“我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每天诵读经典后爬山 刘广林告诉记者,学堂每周一到周五开课。每天8点半,孩子由家长送来,上午三节课,每节课30分钟。第一节是读诵《弟子规》,第二节是细解《弟子规》,第三节课的内容是学习有关爱和感恩的歌曲。
“三节课结束是10点半,孩子们喝点水,然后马上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爬山。”刘广林说,附近有马鞍山、四里山,每天只要天气正常,所有的孩子都要爬一个多小时,包括两岁半的孩子。
刘广林说,他的理念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饭前感恩,饭后刷碗 刘广林带领孩子们每天中午12点返回学堂吃午饭。
29日中午,记者在学堂看到,生活老师做好了饭菜,有南瓜丝、白菜炖豆腐、小咸菜,主食是馒头,还有米粥。“素食”也是这所学堂的一大特色。
碗筷摆好,老师和学生一起坐下,就像家庭聚餐。此时,餐前感恩仪式开始。“感恩上天风调雨顺、感恩厚土五谷丰登、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念完感恩词,师生开始用餐。整个过程,学生独立吃饭,米粥要吃得一粒米也不剩。午休前,孩子要自己洗涮碗筷,擦桌子、扫地,打扫卫生,然后铺床睡觉。“睡到下午两点钟起床,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 下午同样有三节课,内容都是诵读《论语》。“4点半,一天的课结束,之后是简餐、画画,或者自由活动。5点多,孩子们由家长接走。”刘广林说。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做事 一名退了休的老人,为何要开一家私塾学堂,专门教授幼儿国学?刘广林说,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想弥补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
“德智体美劳中的‘德’字,在学校教育里基本是个空架子,形式化。即使有德育教材,也很少有专门的德育老师。”刘广林举了个例子,他经常在学校门口看到相同的情景,爷爷奶奶帮着孙子或孙女背着重重的书包,而不舍得让孩子背,这样的一幕让他感到痛心。
从2006年起,刘广林就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举行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并一直坚持到现在。直到退休,他才在朋友的帮助下,办起了这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幼儿园。
刘广林说有三个希望:希望在孩子们进入小学阶段前能掌握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孩子们能建立起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希望为孩子们打下快乐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