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格式退出历史舞台 "80后""90后"蔓延感伤情绪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牛 瑾
即便对音频格式再怎么陌生,也一定听说过MP3。近日,发明MP3音频播放格式的德国研究机构夫琅和费集成电路研究所宣布,已经终止了某些MP3相关专利的授权。这意味着该机构不再对这种格式继续提供支持,用户将来也不再有渠道下载到MP3格式的音频,取而代之的是AAC格式。
驰骋了20多年的MP3就这样成了美好的回忆,感伤的情绪在“80后”“90后”中蔓延。是啊,MP3最风光的时候,我们还是学生,这种“文件小得多,听起来还不错”的音频播放格式简直是“黑科技”一样的存在。于是,上网吧除了打游戏,还要打开千千静听之类的音乐软件下载MP3格式的歌曲;于是,不少人的生日愿望清单中,偷偷地加上了拥有一台MP3播放器的选项。
但冷静之后再想想,我们感伤的或许是那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因为,技术进步总会淘汰许多让人怀念的东西,MP3退出历史舞台也只是再一次上演了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戏码,一如当初CD被MP3取代那样。
得益于小体积、可携带、成本低等特点,MP3打败了曾经的CD光盘,带动了MP3播放器等产品的热销。如今,虽然其在下载领域依旧独占鳌头,但在逐渐崛起的流媒体音乐市场中却不占优势。很遗憾,2016年,流媒体服务和唱片的销量已超过了数字下载。这说明,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质的追求逐步提升,无损编码才是趋势;MP3格式既然无法在新兴领域展现魅力,被淘汰出局也就顺理成章了。
更何况,早在MP3音频播放格式停止之前,MP3播放器已经在短短几年中逐渐消亡了。背后的直接原因,是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出现后,其播放功能逐渐取代了MP3播放器,消费者没有必要再多花一份钱,加之只能进行小容量储存,MP3播放器也就衰落了。支持MP3格式的硬件产品大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MP3音频格式的消亡。
除了音频技术的更新换代,强化音乐版权保护恐怕也是MP3格式止步于此的重要原因。
当初,MP3格式引领音乐以一种爆发性的姿态进入数字时代。但由于是免费提供,任何人都可以翻录CD,制作、复制、传播音乐文件给任何人。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这些MP3音乐文件在网上迅速传播,催生了数字盗版热潮,而原本被消费者青睐的唱片却开始在角落里与灰尘为伴。美国录音工业协会1999年3月发表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判断,调查结果显示,MP3的流行成为15至24岁消费群体减少购买音乐CD的重要原因。早在MP3格式还红火的时候,全球主要的五大唱片公司就一致对其采取了抵制的态度。
MP3的版权混乱且碎片化,所以,在版权受到严格保护的当下,它被“抛弃”了,数字专辑成了新的音乐发布方式,很多歌手从中受益。以鹿晗今年4月19日发行的《Imagination》数字专辑为例,截至目前,在酷狗音乐平台的销量就突破45万张,按单张5元计算,销售额已超过220万元。
当然,即使缺少了授权,也不代表着MP3格式会立刻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有大量音乐以这种格式传到我们的耳中。毕竟,这是有先例可循的,GIF的专利十多年前就到期了,但在社交网络上,其依然随处可见。更何况,作为接棒者的AAC也并非无懈可击,虽然优于MP3格式,但其还是属于有损压缩,前景不容乐观。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守着MP3不放,轻轻地跟它说声再见,然后,去尝试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