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刘震云:如果不是高考,我可能在搬砖
这下子,刘震云的父亲威风了!
刘震云:“我没什么,我弟弟也没什么,就是我父亲疯了。他就拿着两个录取通知书蹲在街头,然后碰到人就说,‘你看这个事这很难办’,人家说,‘怎么了老刘?’,他说,‘你看吧,这个录取通知书有时候你真看不明白,你得帮我看看,你看北京大学都知道是在北京,这个西南政法学院你知道在哪儿吗?西南有多大?’其实,这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里肯定写的特别明白——在重庆什么什么哪个地方,人家说,‘老刘你家好事啊!’我爸说,‘这不是好事我发愁啊,人家说老刘行了’。”
记者:“他有点不明白?”
刘震云:“他怎么会不明白了,范进中举嘛,就是显摆么!”
父亲在街头蹲了好几天,刘家的喜悦令周围乡里啧啧羡慕。儿子中了“状元”,就能去大城市,就能有工作,就能找上媳妇。
刘震云:如果没有高考,那像我们家确实都存在非常大的这种生活上的问题,首先就是我们弟兄三个在农村生活,确实找媳妇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我父母,其实给他们的生活最大的改变是,原来两个儿子怎么娶媳妇,我一共是兄弟三人还有一个小妹妹,因为我跟我弟弟差两岁,我们逐渐长大了怎么找媳妇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那一年,就把我父母解脱了。
3.高考关系千百人的命运
刘震云在北大。
考上北大,刘震云的第一封信就是写给了当年鼓励他的万指导员,指导员在回信上写了三个字:特别好!
在北大上学时,有一天,正在北京出差的万指导员特意找到学校来看他。刘震云从12元的助学金里拿出7块钱,请老大哥吃北京烤鸭。
临走时,指导员塞给他一个信封, “他说,‘小刘,我来北京,也不知道该给你买什么,现在我又不是你指导员,你是我的弟弟,你哥给你一点钱,你自己买去得了,当时我一摸信封还挺厚的,因为那个时候最大的人民币是十块的’。我说,‘指导员这、这、这不合适’。他说,‘怎么不合适,走吧!’然后我就装起来了,我就走......我突然又转身,我想起来了,‘指导员再见!’我给他敬了个礼,他也给我敬了个礼。”
未名湖畔的这个军礼,烙在了刘震云的心里。
“ 我走了好远,回头看,指导员还在那儿站着呢,回到学校,我一查70多块钱,那个时候一个国家干部,他的工资也就四五十块钱。所以,可以说,77、78年的高考,就是把人往不同的方向提供了一个可以改变的基础。高考本身重要的是,它的断裂和它的出现跟这个时代、跟千百万人命运之间的这种奇妙的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