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创业大潮涌动 中年离职突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处在40岁关口的高科技企业员工中,不少人选择主动离职,化解职场危机。
周培良从外企跳槽到中小企业,是为了突破职场天花板。他在40岁的时候完成了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型,目前在杭州一家车联网公司担任高管。“大学毕业后,我在外企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很快就遇到瓶颈,处境尴尬。“不用老板说,自己就会觉得干不下去。”
周培良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智能家居公司从事运营管理。“技术人员每天和程序打交道,运营人员则需要考虑市场和用户。我的工作内容从不断完善技术细节变成了协调人际关系,有诸多不适,但通过不断学习,补上了短板。”
“我希望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经过一年多的犹豫,再次选择了辞职。”周培良说,因为经验丰富,他很快找到新工作。“我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逐渐升为副总经理,进入了公司决策层。”
倪渊说,高科技行业的特点是“新”,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会催化出一批中小企业,它们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急需大量的高端人才。在大型企业锤炼多年的中年员工,成为中小企业在人力市场上争抢的对象。不少中年员工面临职场“天花板”后,选择进入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甚至决策层,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倪渊认为,人力资源理论强调“无边界职业生涯”,员工不应紧盯着一家雇主,而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提升技能,实现在不同组织间流动,开拓职业发展新空间。
创业创新大潮为中年员工创造了很多新机遇。由腾讯研究院等多家国内权威机构提供大数据支持的《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显示,科技人员成为创业的主要人群。“知识型员工掌握一定的资源,对职业发展拥有较强的自主性,创业欲望强烈。”李育辉说。
“在美国,为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高科技行业,离职更是家常便饭。”在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的贾汀曾因为公司内部调整离职,“同事们的技术水平不错,加上平时没放松学习,纷纷找到了满意的平台。”
“中西方文化,员工对待离职的态度不同。中国强调找铁饭碗,但这在以‘新、快、变’为特点的高科技行业里是不现实的,员工要有忧患意识,把离职作为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贾汀说。
“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更强大的自己”
员工要防止进入“自动电梯”模式,企业要瞻顾长远利益,多些“人情味”
李梅说,再就业的过程很艰难,就像赶着去参加一场场相亲会,高不成低不就,多年来积累的自信一扫而光,人生陷入了一团乱麻。两次意外失业让她意识到: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更强大的自己。
不久前,一篇《中年失业家庭的财务悲剧》的帖子广泛传播,引发不少人共鸣——中年人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养儿女,一旦遭遇失业,陡然增加的财务压力,让人不堪重负。不管主动离职还是被动离职,提早谋划,做好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的规划,才能未雨绸缪,不乱阵脚。
如何规划个人资产?西安某技术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安晓辉说,从30岁开始,应该注重积累财富,理性消费。有条件的,可以争取拿到公司股权。到中年后,才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变化。一般而言,大型企业的制度比较规范,对于离职员工,会提供一笔赔偿金,符合条件的还能领取失业保险,可以缓解一定的财务压力。
安晓辉认为,员工还要警惕进入“自动电梯”模式,企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干什么,这容易导致与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脱节,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主动规划,有针对性地“充电”。
“中年员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裁掉一个人有时会让一个家庭陷入窘境。”李育辉认为,企业要有人情味,综合考虑员工的家庭负担、个人贡献和再就业衔接,裁员不能简单粗暴。
李育辉认为,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工作对象不同,对能力要求不尽相同。现在不少科技企业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经常举办职业规划课程,帮员工拓宽职业通道。
有的员工提到,平日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还要照顾家庭,想主动学习,却有心无力,况且企业不希望员工占用工作时间。贾汀认为,美国科技公司的培训制度值得借鉴。“很多公司有技术分享文化,定期邀请专家就职工关心的问题展开研讨;聘请专家,开设技术课程。”他的一位同事通过参加公司培训,成功从硬件研发转向了软件开发。
倪渊介绍,作为高科技企业,稳定的人才队伍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待中年员工的问题上,企业应该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把控人力成本的同时,应更注重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以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为例,这套制度为员工提供了多元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渠道,与员工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促使不少日企快速壮大。
“一旦被盯上,企业会想尽各种办法迫使员工离职。”广东劳法律师事务所主任蒋四清律师经常遇到这类法律纠纷。他说,“被离职”“软离职”在法律法规层面上的规定尚不完善,比如对企业采取哪些手段让劳动者提出离职,是否属于“被迫”,很难判断。员工应尽可能通过协商的方式,争取满意的赔偿金。如果企业出现违反劳动合同,甚至威胁员工人身安全的行为,员工要注意搜集证据,寻求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蒋四清认为,雇主和雇员应做好沟通,遵从劳动合同的规定,避免劳资冲突,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和气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