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潮涌动 中年离职突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高科技企业“被离职”人群日益年轻化,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缩短了吗?这些人再就业难不难?
“人工智能”时代走近,那些被程序和算法替代的岗位,裁撤下来的人将何处去?会加剧收入贫富分化吗?
经济社会发展,劳动者的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许多精力体力智力都还“在状态”的中年人,却不得不面对离职赋闲的失落。如何让他们继续贡献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
这些人力资源市场的新问题、新现象,与你我息息相关,也给各行各业带来挑战。看似“危机”,“危”中有“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技术革新提速,以及劳动力年龄的延长,理论上应该创造更多财富,造福所有劳动者。为实现这一目的,个人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企业要有立足长远的人力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教育等部门要强化预先研判并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请关注本版系列报道“聚焦‘职场危机’”。
——编者
当中年危机遭遇职业危机是什么滋味?某大型通信企业清退中年员工的传闻,让不少同龄人人心惶惶;一则中年人创业失败,露宿街头的新闻也让人感叹人生易变。前程无忧发布的《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高科技行业员工跳槽频繁,离职率达25.1%。高科技企业中年员工离职现象越来越突出。
被称为“人生赢家”的他们为啥频繁离职?被房子、孩子、票子压弯腰的他们,还能否再承受离职之重?中年员工如何踢好人生的“下半场”?
“有公司在董事会上点名让某些员工离职”
来自年轻人的冲击力大,晋升通道窄,不少中年员工“被离职”
上海某外企白领李梅经历过两次“被离职”。第一次是在她34岁的时候。在为一家医疗材料外企工作4年后,李梅被迫提交了离职书。“作为元老级员工,我被通知不能参加当天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意味着我无法掌握公司全年业务规划,被排挤出了核心团队。”一气之下,李梅越级向领导反映,却被视为违反公司规定,无奈之下,她只能选择离开。
第二次是在她38岁的时候。“当时没有一丁点心理准备,突然被告知不再续约。我刚在上海买房,几乎没有存款,陷入了重度焦虑,整夜失眠。”李梅回忆到。
谈到“被离职”的原因,李梅说,公司新人成长速度快,对自己造成很大压力。同时公司领导层变动,团队重组,不知不觉她就上了“离职名单”。
“奔四”的手机工程师孙毅经历了三次裁员。“前任公司是一家知名国际手机厂商,因为业务收缩,公司裁了一批员工,我不幸也在其中。”
“工程师攻克技术难关,就像战士打仗,战场都没了,一身本领难以施展。”孙毅说,为了寻求新“战场”,他选择到美国深造,“每天和比自己小一轮的同学一起上课、做实验,虽然累但很充实。中年员工要咬着牙爬坡过坎,拼了不一定行,但不拼一定不行。”
“高科技企业中年员工‘被离职’现象已经很普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李育辉说,她在调研中发现,甚至有公司在召开董事会的时候,点名让某些员工在规定时间内离职。
按理说,高科技企业中年员工耕耘多年,技术成熟,阅历丰富,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为何频繁“被离职”?
首先,这是高科技行业的人才供应现状决定的。李育辉说,高科技企业的年轻劳动力供应充足,从数量上看,每年有大量技术类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从质量上看,年轻人学习能力强,这正是高科技行业看重的特质。“以互联网人才市场为例,年轻一代是互联网‘原住民’,更擅长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更敏感。很多崭露头角的互联网公司CEO都非常年轻,不少人自嘲现在是‘70后给80后打工,80后给90后打工’。”
“新人经过一两年的锻炼,很容易上手。相比中年员工,年轻人工资低、干劲足。从企业把控成本的角度考虑,一些中年员工失去了竞争优势。”李育辉说。
其次,这与高科技企业的组织架构和晋升渠道相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倪渊介绍,高科技企业岗位大体上可分为技术、市场类的基层岗位,管理岗位和决策岗位。基层岗位人数众多,呈年轻化趋势,中高层吸纳的人数有限,导致员工晋升通道狭窄。员工到了40多岁,还停留在一线岗位,很容易被淘汰。
“我在职业培训中遇到这样的例子,公司把技术能力突出的员工提拔到管理岗,他因不适应,提出再回到技术岗上,不久后这位员工就上了公司的裁员名单。”李育辉说。
“大型高科技企业的中年员工‘被离职’概率更高。企业规模越大,越强调分工专业化,员工成为技术流水线的一个环节,长此以往,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不强,技术能力并没有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倪渊说。
“只要自身技能过硬,不愁找不到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