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沟里“钻出”全国技能冠军
姜涛正在巡检电缆
姜涛,济南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电缆运检一班班长。他是一位80后大学生,却选择在电缆沟里摸爬滚打;他并非专业科班出身,却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成为全国技能大赛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文/图记者史尚静
门外汉跑遍大街小巷
成济南电缆“活地图”
初见姜涛时,他正在办公室里忙碌地接着一个又一个的电话,今年60天的假期他只休了4天,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负责着省城历下区、高新区的电缆运行维护工作的他,2004年刚从山东建筑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可谓是个电力方面的外行。
姜涛告诉记者,刚入行时整个人是“懵”的,是一点一点跟着师傅在闷热狭窄的电缆沟里“钻出来”的。为了见识下“110千伏交叉互联系统”,他让师傅带着在电缆沟里一转就是一上午。“电缆沟里狭窄泥泞,潮湿憋闷,有些老电缆沟的宽、高甚至只有70厘米,我们在沟中只能爬行前进,蹲着作业,但就是老师傅在沟里给我上的这些课,却让我毕生难忘”,姜涛感叹道。
凭借着这股拼劲,负责资料档案的姜涛,在电缆工区成立仅两年,很多资料不全面也不够准确的情况下,顺着电缆一条条地跑、一条条地画,一年下来,他跑遍了济南市的大街小巷,不仅自己成了“活地图”,也为整个工区生产管理系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截至目前,姜涛已经累计巡视电力电缆线路里程3万余千米,巡视电力电缆设备1万余台次,承担省、市级重点工程电缆线路建设三十余次,停、送电操作1500余次无差错,完成重大保电任务350余次。
一根线苦练上万次
夺全国技能冠军
2008年3月,电力电缆安装工专业被正式确定为第六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这是该专业有史以来第一次跻身这个全国电力行业规格最高的赛事,姜涛在工区第一个报了名。
8月的泰安,气温高达40℃,姜涛每天都要泡在车间里训练十几个小时,他身着长衣长裤戴口罩戴手套练习,站不了几分钟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了;搪铅的火焰高达1100℃,姜涛感到背上的汗珠像虫子一样在爬,一不小心,火焰喷射器就把头发、眉毛燎着了,手被熔化的铅碰到就是一个血泡。制作电缆终端时,不到1毫米的半导电层割浅了剥不下来,割深了就会伤到主绝缘,这一刀,他练了不下1万次。最终,姜涛制作电缆终端的时间由开始的2个多小时,缩减到保质保量30分钟就能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轮淘汰,姜涛和另外两名同事代表山东参赛。10千伏电缆终端制作、110千伏电缆终端制作、10千伏电缆故障查找、110千伏电缆搪铅、电力电缆理论……凭借实力一路过关斩将,他从全国七八十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此时,姜涛进入电力行业仅仅五年时间。
发明五获国家专利
开办创新小组
取得全国技能大赛冠军后,姜涛再次回到了电缆工区,继续钻进了又闷又热的电缆沟里。2009年,姜涛在工作时发现一个问题,输电电缆终端杆塔上避雷器检修试验,需要卸下避雷器,搬到地面上做试验,试验合格后再装上去。这样做,作业人员有危险,避雷器也难免磕碰。“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把实验设备的引线引到塔顶直接做试验?”经过反复讨论、计算、试验,输电电缆终端杆塔避雷器试验引线终于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
几年的时间里,姜涛和他的团队五获国家专利。发明了电缆分支箱和环网柜专用电子智能卡锁具,使锁具更加灵活好用; 发明了小型电缆柔性终端提升模具,甩开了吊车,省钱又不损伤电缆;研发了110千伏电力电缆外护套接地电流监测方法,提高了电缆线路的监测水平,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完成了35千伏-110千伏避雷器在线监测仪下移的工作,解决了安装位置太高不方便监护的问题。
姜涛所在的班组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今,作为负责人,姜涛着手开办创新小组,勇当技术创新领航人,在自身不断提高的同时,创建立体科学的科研培训模式。“我们的工作关系到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也因此我们每一分的努力都变得更加有意义”,姜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