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无悔:帕米尔“戍边伉俪”的玫瑰人生
买买提努尔拿着木枪在巡逻路上休息(7月5日摄)。
巡逻中的买买提努尔在路边摆放记号(7月5日摄)。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1日电(记者阿依努尔)9月的帕米尔高原,暴雪下得正紧。柯尔克孜族护边员买买提努尔·阿布勒山,裹着厚重的军大衣,穿越冰河、沟谷,向木孜阔若通外山口防区方向快步走去。
月光如水银泻地,给绵延无际的喀喇昆仑群山镀上一层晶莹的光晕。看着丈夫的身影一点点消失,布加那提依依不舍地回到小石屋。烛光在她湿润了的眼眸里跳跃。屋内酥油卷饼的香气,给荒寂的帕米尔寒夜增添了一丝暖意。
这对“戍边伉俪”居住在新疆阿克陶县布伦口乡木孜阔若通外山口。这个时节,只有两三户护边员仍驻守于此,其他牧民早已迁到了山下的冬窝子。
布伦口乡地处帕米尔高原腹地,木孜阔若通外山口海拔高达5000米以上,是通往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要塞。这里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
39岁的买买提努尔已是第四代护边员,从小跟随父亲巡防边境。如同传唱史诗《玛纳斯》,祖辈们的戍边经验和传奇经历被口述传承下来。
祖父曾告诉买买提努尔,新中国刚成立时,这里只有三四户人家,边界刚刚明确,解放军交付的任务是: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自此,祖父一辈子没离开过那里。
20余年护边生涯里,买买提努尔经历了太多危险:买买提努尔在巡防路上遭遇暴雪被冻伤,送到县医院经过几番抢救才苏醒过来。今年年初,他徒步巡逻时不慎滑倒,一块利石扎进小腿,整整两个月不能动弹。至今,他身上大小伤疤已有20多处……
因长期戍边,买买提努尔落下了严重的“职业病”——风湿性心脏病、气管炎和肺炎。这也成了他的一桩心事:怕自己巡防的日子撑不了多久。
木孜阔若通外山口所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边境线长达1134公里,像买买提努尔这样的柯尔克孜族护边员现有3265名。
几年前,农村电影放映队来村里播放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买买提努尔的妻子布加那提看得满眼是泪。她觉得她和丈夫就像“阿米尔”和“古兰丹姆”一样,朴实地爱着祖国,坚守着纯洁的爱。那朵在雪域高原奇迹般绽放的花儿,同样也浓缩了他们如火的青春。
巧的是,没过多久,当地边防派出所给买买提努尔奖励了一套迷彩军服,村里只有他一人“获此殊荣”。
山上的日子太苦,但帕米尔高原的女人从不屈服。
同样是护边员后代的布加那提,当年是村里最美丽的姑娘,身材修长,长发如瀑,俏眼浓眉。如今,34岁的她看起来像50岁,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
买买提努尔巡边常常顾不上家,这样一来,接羔、剪羊毛、烘晒牲畜粪便做燃料、把几十公斤的冰块儿从数公里外肩扛回家烧水做饭、观察村子有无生人进出……这些都由布加那提默默承担下来。
她说,自己唯一一次放声大哭,是2012年那场雪灾,丈夫被困深山,杳无音信,自己只能眼看着家里的牦牛和羊群冻死饿死,似乎一切全没了……
由于集中办学,买买提努尔的三个孩子如今和村里其他孩子一样,都到县城上学了。加上村里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在附近乡镇定居下来,像木孜阔若这样的牧业点变得越发萧条。
村里的富户偶尔也会劝买买提努尔下山另谋出路,对此,买买提努尔不以为然,但也不免失落。眼下,牧区的孩子渐渐习惯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无法适应高原的寒冷和艰苦。他觉得,十年后,大概没多少人愿意守护在边境线上了。
“只有住在这里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国家的边境。”买买提努尔怅然若失,“我希望孩子们走出深山过上好日子,但我也不想他们忘记祖辈的传统。”
高原的星空,纯净安宁。天空无际,而土地有界。石屋内,布加那提一边哼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边将丈夫的迷彩军装在火炉边烘烤并小心翼翼叠好,放在门口她陪嫁的木雕箱子上。另一侧,整齐摆放着买买提努尔的各种奖状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