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儿子在北京被人抱走 母亲寻子19年变身“志愿者”
6日上午10点,在泉城广场的一角,行人很多,蒋文俊不停地向路人发放防拐宣传单,在她身后,是印有700个被拐孩子信息的宣传栏。蒋文俊有着两个身份:一个是被拐孩子的母亲,一个是帮丢失孩子的父母寻子的志愿者。这些年来,她奔波于全国各地,宣传防拐、防骗,帮丢失孩子的父母寻子,已经有两个年头。
“他长到现在,也该有19岁了。”蒋文俊说。1995年,老家四川达州的蒋文俊带着不满8个月的儿子,在北京火车站公厕外的地道口等火车。在她的身边坐着一男一女,几个小时的聊天,让她放下戒备。“都怪我,我要是没上厕所,没把孩子托给他们照看,孩子就不会丢了。”上厕所回来的蒋文俊,没见到照看孩子的一男一女,也再没见到自己的孩子。
说到这里,蒋文俊的声音有些颤抖。她说,那时,孩子被拐时,还不会叫妈妈。
报了警,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三四天,没有孩子的一点音讯。蒋文俊拿着家人寄来的600元钱,回到四川老家。“我想在老家报警,可他们怀疑我是为生二胎把孩子藏起来,就一直没立案。”蒋文俊有些无奈,一边说着仍向行人分发手中的宣传册。“孩子丢失后,孩子的奶奶在第二年就去世了,爷爷也卧床不起。”蒋文俊夫妻二人从此开始了漫漫寻子路。
她说,这些年来,哪里有孩子的线索,他们就去哪里看看,然后在当地打打零工。可孩子被拐时还不满8个月,没有任何明显特征,找起来犹如大海捞针。
2012年,蒋文俊加入了“随手公益寻子之家”,帮自己、也帮更多的父母寻找被拐的孩子。她告诉记者,有不少孩子即使知道自己是抱养的,也会一时接受不了,不想承认现实。“我就怕我的孩子这样,只要找到他,知道他不是被拐了后在街上乞讨,过得很好就行了。”说到这里,蒋文俊顿了一会,“即便我知道只有10%的可能找到他。” 6日,在蒋文俊的身旁,站着其他三位志愿者,他们同样也是丢失孩子的父母。“我们的总部在北京,这次来山东是我们四个人。”一名被蒋文俊叫做老萧的男性愿者对记者说,“我们这次来的车是北京一位画家捐助的,住的酒店是一位好心网友帮我们订的”。据了解,“随手公益寻子之家”是由民政部主管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随手公益基金支持,由丢失儿童的家长自己管理的交流平台,为寻子家长提供法律帮助。老萧说,通过这样的活动,有许多儿童被找回来,已找回的孩子在其印刷的失踪儿童信息手册上都有标识。
6日上午11点,蒋文俊一行收拾起广场上的展板,“跟广场商量的宣传时间到了,我们要走了”。接下来,他们还要去德州,继续他们的寻子宣传路。
相关链接 被拐孩子多为10岁以下儿童 记者翻看了“随手公益寻子之家”的志愿者们分发的信息手册,发现这个手册每期都收录了近150名被拐儿童的信息,这些被拐儿童中,最大的出生于1988年,最小的出生于2013年。
据了解,被拐儿童以10岁以下的儿童为主,其中大部分是6岁以下的男孩和8岁以下的女孩。其中,有很多孩子是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时间里被拐走的。在手册上,还写有如何防止子女被骗以及如何识别身边的拐卖犯罪等知识。比如,一定要将孩子留在大人的视线内,给孩子佩戴有家庭相关信息的物品,注意孩子身上体表特征,教孩子背诵家庭住址、电话,以及让其知道面临走失要拨打110或向警察、保安求助等。蒋文俊告诉记者,一些孩子长大后若怀疑自己身世不明,也可以去派出所采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