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长月薪3000元不敢参加同学聚会:“脸往哪儿搁”
与其“被动猜测”,不如“主动解密”。面对群众的质疑,应主动拆除公务员待遇的“围墙”,唯有公开透明方能赢得理解
“碌碌无为过7年,都不知道留下了什么。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而人生却已步入而立之年,深深感觉到自己是loser(失败者)”。一位80后公务员在辞职后发出的感叹,令人动容。
公务员,可能是当今中国最纠结、最矛盾的职业之一。一面是每年数百万人争挤公务员考试“独木桥”,一面是公务员群体自爆清贫、吐槽彷徨。公务员,这个本应“普通”的职业遭遇了“围城”般的认知。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提出“应该给公务员涨工资”,瞬间便引爆舆论,不少网友表示不同意、不理解、不可想象。
我国的公务员队伍超过700万人,这一庞大群体的薪资待遇究竟如何?网上频频晒出的工资单,是“真哭穷”还是“怕露富”?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广东、江苏、湖南、云南、宁夏、辽宁等地的近百位公务员,听他们聊聊“工资那点儿事”。他们中既有初入职场的青年人,也有即将退休的“老同志”;既有地厅级官员,也有普通科员、股员。
在对他们的采访中,本刊记者发现,同样是公务员群体,其收入水平基层与中高层不一样;发达地区与广大中西部地区不一样;“实权部门”与“清水衙门”不一样。大多数公务员谈不上收入丰厚,一样面临生活、买房、结婚等生存压力。因此,管住“隐形收入”,提高“阳光收入”,是公务员薪资改革必然方向,也是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的现实背景。
“万一比起收入来,
我的脸往哪儿搁”
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过程中,感觉自己收入低的公务员不在少数,在基层公务员和年轻公务员中这一比例更高。
湖南一个大城市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任正科级实职已有8年,如今每月拿到手的工资3000元出头。“今年春节同学聚会我没去,万一比起收入来,我的脸往哪儿搁?”他说。
本刊记者与两位副科级实职干部聊起工资,他们手拿本月的工资明细单一笔笔细算,实拿分别为2305元和2200元。
“你们的工资怎么比我们还低?”一位负责门禁管理的保安员旁观许久后忍不住插话。据记者了解,这个区城镇居民201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社会平均工资接近4万元。相比之下,这两位副科级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尚未“达标”。
“现在就算去苏南打工,收入也比这高多了。真不知多读了这么多年书是为了什么。”苏北某乡镇一位公务员对记者这样说。这一点即使是受访的群众也多有感受。江苏省睢宁县居民孙光耀说:“说实话现在一些基层公务员是挺不容易的,朝九晚五,轮不到吃请,也收不到红包,每个月就那两千块钱。要不是有公费医疗、养老这些好处,估计都没人愿意干。”
“我们的工资达不到一个好保姆的水平。”湖南一位“副科实职”说,他大学毕业后通过公考目前任职街道办副主任,拿着每月2013.6元工资,他和妻子租了一个车库做住房,苦苦坚守。
职务、职级“双低”的年轻公务员,对薪资压力更加敏感。他们面对的是强烈的心理落差和房价、物价的现实压力。
盐城某县一位工作不满三年的年轻公务员对记者说:“一年下来能拿到4万块钱,说实话和我当初想象的有差距。我的那些没考公务员的大学同学,收入基本都比我高。没想到当了公务员,却成了同学中的‘低收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