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学校”坚守乡村30年
山东商报
两人身兼数职自制教具
刘瑞梅在课堂上(翻拍) 姚家山甫小学是位于潍坊高密市西北角的一处偏僻小学,只开设一二年级的课程。校内所有房屋都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冬天进风,夏天漏雨。多年来,很多老师怀着一腔热情来到这里,但一个个都相继调离,只有刘相彪和他的妻子刘瑞梅坚持了下来,村里的乡亲们称这所小学为“夫妻学校”。 文/图记者刘建宇实习生李伟涛
破砖和棺材板用来重建学校
刘相彪和刘瑞梅同岁,都是潍坊高密人。1984年,23岁的刘相彪和刘瑞梅分别被从其他学校调职到姚家山甫小学任教。经当时学校领导介绍,两人相识并于1985年结婚。姚家山甫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学生来自附近的姚家山甫村和孙家营村。
刘相彪说,当时姚家山甫小学共有5间教室,都是泥土房,其中一间还因年久失修坍塌。为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学校上下共7位老师自己动手盖房子。
“村里有一处水库,原是一片坟墓,雨季过后就有村民去刨坟地,刨出来的破砖和棺材板很便宜。学校没有钱,就用这个造房子,给学生造桌凳。”刘相彪说,原本学校的“黑板”是用理发后的头发渣和泥后涂上黑色颜料。后来学校里才用上水泥抹的黑板。
自制教具夫妻俩身兼数职
“村里的学校不好办。”刘相彪说,从1984年开始,姚家山甫小学的老师们就来来走走,短的不到3个月,长的也不过1年。到2001年,再也没人愿意问津这所偏僻小学,学校里只剩下刘相彪和刘瑞梅夫妻二人,这所学校也成了村里人口中的“夫妻学校”。
因为师资短缺,姚家山甫小学从原来的五个年级,缩减为一二年级。村里的孩子到了三年级就必须送到镇上读书,可即便如此,夫妻俩还是分身乏术。刘相彪笑说,他和妻子都是“身兼数职”。
因为学校里没有一件像样的音体美、电教器材,夫妻俩就自制了很多“土教具”,如泡沫塑料做的环形、纸板做的圆形、铁丝做的长方形等。为弥补“物质”上的缺憾,刘相彪和妻子尽可能地变着法儿教孩子,读、写、演、唱样样俱全。
如果我们走了孩子们就没人看了
刘瑞梅以前只是民办教师,每月薪水微薄。为填饱肚子,刘相彪夫妻俩就在办公室前的空地里种上蔬菜,一日三餐皆取于此。“地里白菜、土豆、萝卜、黄瓜都有,不过一年到头最常吃的还是白菜。”刘相彪说。因为长期超负荷教学且营养供不上,妻子刘瑞梅三次因贫血晕倒在讲台上。遇到中午没地方吃饭的孩子,他们总会领回家。30年间,为学生理发、洗头、换洗衣服的次数,多得连他们自己都数不清。
看父母如此操劳,刘相彪的大女儿在2005年前后曾多次劝说,刘相彪夫妻俩也确实动了进城的心思。“不是不想走,是走不了啊!”刘相彪说,“这个村很偏僻,条件差,没人愿意调过来。这学校里就我们俩,如果我们走了,孩子们就没人看了。”在乡亲和孩子的挽留下,夫妻俩最终还是放弃了离开的想法。
最开心孩子们回来探望
任教30年,刘相彪夫妻俩多次获得“全市教学能手”“优秀辅导员”“优秀教育干部”,可在夫妻俩眼中,这些荣誉都不如学生过得好来得珍贵。“我们教过的最有出息的孩子,也是这个村里唯一的博士,现在就在济南疾控中心工作。”刘相彪说,年底是他们夫妻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学校里走出去的孩子们,年年都会回来看他们。“不管是在公司上班的,还是在外面做木匠搞装修的,他们都一块儿来。”刘相彪说每年他和妻子都提前备好瓜子茶水,等孩子们到学校里坐一坐。
在夫妻俩的影响下,刘家的两个女儿也成为了两名“老师”。
邀您参与最美家庭等您推荐
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主办,山东商报等承办的“最美家庭”活动征集范围面向全省。只要您认为自家在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方面表现突出,均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