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分析校园歧视危害:别拿歧视“差生”不当回事
来源:大众日报 吴允波 实习生 程永华 律师眼中的校园歧视 “从我们平时接触的案例看,校园歧视十分普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主任张行进律师,5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忧虑。来自全省各地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律师研究发现,校园歧视引发不良后果,甚至导致学生自戕、相互伤害或严重心理问题。
张亮是济南某校初中二年级的孩子,身材矮小,各方面表现一般。在班里调整座位时,他每次都被调到最后面的座位上。身材矮小的他看黑板都有些吃力,心理上更感觉自己是差生,一度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下滑。张行进律师接到这个案例后,分析了半天,虽然可以认定存在歧视现象,但学生维权还是比较困难。
淄博律师姜言波讲述的例子更典型:小学五年级男生凯凯很调皮,上课经常被老师用各种工具敲打头。有一次,老师下手过重,造成了凯凯外伤性癫痫。家长十分愤怒,和老师吵了一架,并声称要依法维权。受理了这一案件后,姜言波律师认为涉案教师已经构成犯罪,建议家长报案。但家长考虑再三,为了孩子将来的学业,最后选择了不再维权。
十几位从事未成年人保护的律师都受理过大量此类学生受歧视的案例。大家分析发现,校园歧视主要表现有:学校分快班和慢班,人为地将学生分成“好生”和“差生”;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比如安排最好的座位、多给回答问题的机会等;教师根据个人爱好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个别老师当众体罚、羞辱不喜欢的学生;在管理上霸道、方法粗暴;通过嘲讽、辱骂等软暴力伤害学生等。校园歧视原因何在 校园歧视的危害不言而喻。德州律师刘振礼说,有一个高三男生,由于平时比较内向,不大受老师待见。有一次,班里丢了一些东西,老师和同学们怀疑是他偷的。由于长期和老师关系紧张,这个孩子没有争辩,反而选择了跳楼表明清白。一个即将成年的孩子,竟然因为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葬送了生命。刘振礼认为,出现这种不该发生的悲剧,与校园歧视有很大关系。
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学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教师对“差生”的歧视,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那么,为何会发生诸多校园歧视现象呢?姜言波律师分析说,一是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哪些属于歧视行为难以界定;二是个别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校园歧视的危害性。再者,校园歧视由于存在于教学活动中,即使发生了严重后果,学生和家长很难举证,维权也将很困难。
张亮每次都被安排到最后面的座位,凯凯被打伤,为何家长都选择了沉默而不去维权?正如其中一位家长所说,孩子还要上学,得罪了老师和学校,孩子以后怎么办?张行进律师说,看着家长无奈的眼神,他逐渐也就理解了。十几位律师接到的类似案件中,家长开始都十分气愤,但咨询了法律规定后,最后选择维权的几乎没有。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张行进分析,一所学校特别是中学办学好坏,往往只看学生升学率。这样,学校和老师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由此出现了对“差生”的种种歧视。他建议说,消除校园歧视,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理念、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都需要作出努力。校园歧视是社会歧视的体现 对于校园歧视,教育工作者咋看?记者电话采访了省城三个中学和一个职业学校的工作人员。接受采访者都表示,学校和教师不会歧视学生。校园歧视,实际上是社会歧视的一部分。
“济南这边的学校已经不公布成绩排名了,每次考试的名次只有老师和学生自己知道。”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消除因排名在学生中造成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采取了不少措施,防止学生间发生歧视行为。但是,孩子间出于开玩笑,相互起个绰号什么的,还是难免的。有些孩子过于调皮,教师批评教育时可能分寸把握得不好,让学生感觉到受歧视了。
一位职业学校的教师说,老师出口粗俗,对学生辱骂的现象还是有的。因为,“我所在的是职业学校,学生们本身就是考不上高中才上的职业学校。所以老师认为他们天生很笨,甚至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直接就说:就你们,还能学会?” “其实所有的校园歧视都是社会歧视的反映,或者说是社会歧视的一个部分而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班主任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家境优越、父母能力强,孩子就很可能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再者,如果一个学生的家长给学校或者教师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学校和教师很可能对这个学生高看一眼。
一位教育管理者则认为,普及法律教育十分必要。目前校园歧视的现象许多是法律常识匮乏的表现。因此,在教师和学生中普及基础的法律知识十分必要。(文中学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