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太软孩子毛病多 家庭教育心理是主因
舜网讯 “与其说是治疗孩子,不如说是治疗父母、家庭。”11月19日,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刘金同,面对病房里一个个小病号,既心痛又无奈……家庭教育不当已成为青少年心理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在物质上满足一切,精神上不受一点委屈……受挫折太少,正使孩子心理变得弱不禁风。”刘金同随手从案头抽出一本病历,给记者介绍,一名9岁小男孩,有情绪障碍,经常乱发脾气,哭闹,甚至还经常以“不活了”、自杀要挟父母……家长担心孩子出问题,送来住院治疗。经询问病史得知,孩子是“开始时三角、五角,块儿八角,要啥东西,家长都给予满足;可到了孩子要的东西大了、贵了,买不起了,父母再拒绝时,却发现已经‘缠’不了……”
有关专家认为,有问题的家长永远比有问题的孩子多。不在于钱的多少、东西大小、事大事小,关键是许多家长把孩子惯坏了,使其形成了稍有不满足就走极端,不能吃苦耐劳,不能接受挫折的人格缺陷。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更显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不给孩子提供一个基本的社会游戏规则,就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刘金同举例说,在医护人员进行打针、换药等治疗时,疼痛是不可避免的,而往往孩子一哭,有的家长就象征性地“打”医护人员,嘴里还安慰孩子说:“你看,爸爸(妈妈)帮你还过来了!”
顺的太多,会造成孩子一意孤行,不能容忍别人的不一致意见,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尽管这只是一比画,并不会打痛医护人员,但家长的这一做法,实际上已经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使孩子混淆了是非概念。
还有一些家长“维权”意识泛滥,动不动就将矛头指向老师、学校,也给孩子造成误导。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介绍,该校一名女生因被班主任老师留在办公室谈话,回到家时显出很害怕的样子,家长就不依不饶地找学校讨说法,甚至还要将学校告上法庭。后经多方调解,风波才算平息,而这个女生也因总不能适应班级环境,在转了两次班后,离开了这所学校。
刘金同分析认为,在对孩子的管教过程中,家长的过分“心软”,会减弱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将来会面临适应社会的困难;而让孩子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经受锻炼,则对其成长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