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觉”妈妈 世上最辛苦的职业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妈,我衣服在哪?”“妈,我饿了!”“妈,晚饭吃什么?”“妈,这些都交给你了。”……
母亲,被誉为“世上最辛苦的职业”,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孩子“布置”的各种工作。即便如此,这份无薪职业还是有数以亿计的人抢着干。
此前一项涵盖全世界1.5万余人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母亲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远低于医生建议的7至9小时睡眠。值此母亲节之际,记者带你听听那些“缺觉”母亲的故事。
图为“同桌妈妈”陶艳波和杨乃斌。受访者供图
“同桌妈妈”陶艳波
多少日夜辛劳,换来失聪孩子喊声“妈”
“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3月初,当杨乃彬站在央视节目《朗读者》舞台上,用较为清晰的声音读出冰心作品《不为什么》片段时,许多观众被他的表现以及他母亲“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多年的付出而感动。
朗读者杨乃斌,八个月大时就因一场高烧患有听力障碍,也因此,他早早就被医生和外界判定“他这一生就只能那样”。但一个人的坚持,让杨乃斌的生命出现了奇迹,从无法说出一个词汇,到顺利考上重点大学,16年,5840天,34560个学时,他的学习生涯,全部都有“同桌妈妈”陶艳波的陪伴。
奇迹发生的背后,是陶艳波十多年的无私付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陶艳波回忆,为了孩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说话、接受教育,那些年,自己很难睡个安稳觉。最难的是杨乃斌小时候,当时孩子一个词汇都无法说出,又被医生告知,如果错过语言恢复期,即7岁之后声带变了,孩子就一辈子都不会说话了。为此,陶艳波特地去学了唇语,并利用各种时间,找出各种方法试图让孩子发出声来。
经过探索,陶艳波把一些生活中的事物都编成卡片,上面画着图,下面写字,背面写上拼音,然后,让孩子的手摸着她的咽部,感受她声带的变化,再看她口形的变化,一遍一遍地教。
陶艳波坦言,整个学习过程非常艰苦,有些音用了好多年才学会,有些词汇更是花了几年的功夫,比如,“妈妈”一词,她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孩子才发出声。
“那些年,我没日没夜的找方法,一遍一遍地教,效果并不明显,有人劝过自己放弃,但我认为我孩子很聪明,一定能行。”陶艳波说,“直到有一回,孩子说了声‘妈妈’,那一刻,我眼泪哗哗地掉下来,我就知道我孩子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