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信 别把孩子逼上“辅导”之路
来源: 齐鲁晚报 记者 徐洁
谈起辅导班,几乎每个做父母的都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辅导班对孩子成绩多少有些帮助;恨,是因为费钱更费心———从听辅导机构的规划讲座开始,焦虑情绪就不断发酵,直到孩子中高考结束。
在很大程度上,辅导机构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抓住了父母心中存在的这分焦虑。看到一位同事在朋友圈里感慨:“如果大家都不报辅导班就好了。”背后无非就是一个“比”字,生怕孩子少学了一点落了人后,生怕没考上更好的初中、高中,将来考不上好大学,人生太遗憾。
其实,考不上好学校,这辈子也许会有遗憾;但从小学开始,就一味地用考试成绩“催逼”孩子,孩子的损失会更大。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机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没有通过阅读、写作、旅行探索和发现更有意思的人生,即使考上好大学又能如何?我特别赞同一句话:“没有能力走不动,没有动力走不远。”学习没有错,参与竞争也应该,不过,家长应搞清楚一个问题:孩子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吗?
做教育记者若干年,采访过不少“别人家的孩子”,从中也能看出,真正优秀的孩子是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我问过2016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你从父母的教育中受益最大的是什么?”他回答:“我从小无论想做什么,他们都不限制我,而是尽量创造机会让我去尝试。”也正因如此,他才明确了自己的志趣,要当一名物理学家,并以此为动力把学习做到了极致。
一名家长在成都“学而思事件”之后说道:做一个有定力有主见的家长,相信大自然的规律,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顺其自然,去过他们自己想要的人生。孩子是雄鹰,而不是风筝,家长能做的就是引导孩子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不是盲目去追逐当下的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