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讨论“老人摔倒,扶不扶”
山东商报
“德育不应只在德育课程中,要散布在所有课程中。”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左敏说。昨日上午,教育部在山东省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此次德育教育课程一体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今后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再仅限于思想品德课堂,而是在每一门课程中都要穿插融合。 记者李雨
经济追求入德育范畴
《指导纲要》中将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经济追求、文化自信、社会和谐、人生价值共九项内容纳为德育范畴。
在经济追求的实施建议中,从3年级一直到高中都有培养目标,其中要求3至6年级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7至9年级则要学会有计划地安排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高中阶段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具有环保意识,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习惯。
随着经济逐步宽裕,现在的孩子过年压岁钱越来越多,济南市不少学校已经以压岁钱的管理为契机,将理财课引入到课堂中。
德育融入各个学科
《指导纲要》主要思路是挖掘提炼包括语、数、外等14门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强化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全科育人的目的。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突出齐鲁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
记者从《指导纲要》中看到,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观,化学课中可以设计让学生公开辩论PX项目,探究手机电池的再利用,为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献计献策。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接受特点,语文课也将增加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比如高中课堂通过分组的形式讨论“老人摔倒,扶不扶”,表述自己的观点,并最终形成800字的作文。
地理课要“行万里路”
《指导纲要》中,还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提出教学实施建议,并根据学科德育要求,给出3-5个典型评价案例,供教师教学时参考。记者看到其中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提出了野外考察、假日出行等多个评价案例。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已经将骑行、徒步远足等活动写进学校的德育课程目录。24日,记者在山大附中看到,为了准备环黄河三角洲的骑行活动,学校为学生们请来专业骑行人员,为孩子们讲述如何组装、拆卸自行车,怎样维修损坏的自行车车胎。“我很期待这次骑行,为此我们前期要做很多准备,但是这些事情都是值得的。”山大附中学生小景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