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医生给患者开4分钱药 2岁幼儿服药半小时见效
一个“4分钱处方”,为何引起网友这么大的讨论?
郑州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明锁教授说:“网友真正感叹的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小处方也能治病。”
张明锁说,以前一般性疾病十几块钱就能治好,现在感冒都能花成百上千。花钱的背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大处方”。之所以出现大处方,是有些医院把本来的医疗服务商业化,小病大治,无病也要有病。把医疗服务公共服务变成商业行为,是过去的一个偏差,现在正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加大公共服务的公器作用,希望将来医疗服务有所好转,开个小处方也能治好病。
进展—
发帖网友担心“医生受伤害”
2月8日,随着话题的不断升温,@溜溜的闯再次发帖,讲述发帖的初衷:“当时我实际付款是1毛钱,在拿出1元钱等待找零时我就在想,现在1毛钱够不够打印收费单的费用啊?以往给孩子看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前段时间给一位亲人治病花了好几万元,如今手拿那个处方和收费凭据(4分钱)觉得很值得纪念。”
@溜溜的闯说,此帖引起了很多的议论,涉及医生水准、医德等,“我很担心秦医生受到伤害。如果一位医生开了便宜的药治好了孩子的病而受到伤害,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当事医生:不爱开大处方
对网上的热议,开“4分钱处方”的医生—省直三院儿科主任医师秦瑞娟比较低调。
秦瑞娟回忆,当时是2月6日夜里,郑州正在下大雪,她在病房值夜班。晚上9点多,一位病人家属来到病房找她,称孩子身体不舒服。根据家属描述的症状,秦瑞娟初步判断是过敏。她询问了孩子的年龄和体重后开出了处方。
对“扑尔敏虽然便宜,但是副作用大”的看法,秦瑞娟解释,药物手册上写得很清楚,扑尔敏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是禁用的,2岁多的孩子,按照体重计算一定的剂量,是可以服用的。
对网友的赞誉,秦瑞娟说,她给病人看病,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平时给病人看病,根据病情开检查项目,并坦言“不爱开大处方”。
相关报道
男童感冒
花千元惊呆父母
2013年12月14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王先生的儿子铭铭(化名)11岁了。铭铭在一节体育课后出现了流涕、咳嗽、精神萎靡等症状。父母给铭铭口服了板蓝根颗粒后作用不大。他带着儿子去附近一家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诊治。
通过血常规、便常规及胸部X光检查,铭铭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这家医院儿科门诊值班的医生表示,可以口服药或者输液治疗。医生个人的建议是输液治疗,效果较好。王先生接受了医生的建议。
医生为铭铭开出的处方让王先生大吃一惊:葡萄糖+头孢硫眯;生理盐水+热毒宁。“当时医生告诉我需要连续输上三天。”王先生说,接下来的三天,为孩子输液花去了900多元钱。看着一天比一天好的儿子,王先生颇为欣慰,可让他感受更深的是“一次感冒发烧,检查输液花去了千余元,多少有些吃不消”。
业界人士:
建立保护“小处方”
制度机制
2010年,泰州市人民医院医生葛永祥开“8分钱处方”被广泛报道。
接受媒体采访时,泰州市中医院院长陈园桃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泰州医疗专家宋濂舫说,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花小钱治大病并非不可能。看病难、看病贵是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建立保护“小处方”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对“大处方”的监管,切断医生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促进合理用药、科学施治。政府也要大幅度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革新药品定价机制、切断药品生产企业与地方利税间的利益链条,对普通药物生产厂家给予优惠。
宋濂舫说:“用最简单的检查确诊,用最少的钱治好病人,这应该是好医生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