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卖蒜翁”骑车进城卖蒜 来回骑行180公里
▲王兴学在路边卖大蒜。 鞋子被汗浸透了,趁着中午天好,王兴学把换下来的胶鞋拿到太阳下晒晒。王兴学是商河蒜农,十几年了,他习惯骑着自行车把大蒜驮到济南走街串巷卖。他盼着拉到济南的这批蒜能赶快卖完,因为家里还有1000多“挂”大蒜没卖。“把大蒜换成钱,家里才能安心过年。”王兴学说。
[b]□文/片 社区记者 梁开文[/b]
7日中午,记者路过山师东路,在省中医第一宿舍门口,见到有人在卖蒜。蒜农告诉记者,他叫王兴学,家在商河县白桥乡河南王村,今年54岁,家里种了8亩大蒜,产量近2万斤。“5月初,这茬大蒜刚丰收,我就骑着自行车来济南卖,卖完一批后,再回家拉一批。”王兴学说。
十几年前,王兴学开始种大蒜,因为规模不大,当地没有上门收购大蒜的客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骑着自行车来济南,每次驮20‘挂’大蒜,刚开始村里有好多人一起来济南卖,能在路上做个伴。”王兴学说。
从河南王村到济南约有90公里,王兴学对记者说,因为路途遥远,他每天只能睡5个多小时。“我凌晨3点多出门,经过4个小时左右,路经县道、省道和国道,到济南时天刚亮,傍晚再骑着车回家,到家一般都得晚上10点,第二天再接着出来。”靠着卖蒜的收入,王兴学给儿子娶了媳妇,帮女儿置办了嫁妆。
十几年了,王兴学的交通工具一直是家里的“大金鹿”。“这车结实,往后一蹬就是刹车,也安全。”因为车座上的大蒜太重,王兴学带着一根木棍,别在自行车的车梁上,防止车被大风刮倒。
旁边绿化带上放着王兴学的胶鞋和雨衣,王兴学说,因为蹬车,脚上容易出汗,加上天气太冷,穿湿鞋不舒服,他只好带着换穿的鞋子,“卖蒜时穿一双,骑车时换成另一双,怕路上天气不好,所以随身带着雨衣。”
王兴学说,这几年,河南王村大蒜种植规模扩大,客商统一收购大蒜,但是王兴学还是习惯把蒜“编”起来,拉到济南卖。王兴学说,一“挂”大蒜约有5斤重,价格一般在20块钱左右,价格能比在村里卖贵点。
因为年龄大了,王兴学现在有时会雇车把蒜拉到济南,他在将军路上租了个小房,把蒜卖完再回家。“和我做伴来济南卖蒜的越来越少了,毕竟路太远,天又冷。”王兴学说,他平常都是靠手机与家人联系,但是这几天手机坏了,已经好几天没给家里打电话了。
7日下午,记者打通了王兴学家里的电话,丈夫的手机打不通,他的妻子李双荣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没事就好,希望你们转告他一声,让他卖完蒜早点回家。”李双荣说。
王兴学告诉记者,他家现在还有1000多“挂”蒜等着卖,年前卖不完,蒜就发芽不能卖了。“现在大蒜很难散卖,明年得考虑换个卖蒜方式了。”王兴学说。